第36部分 (第1/4页)

唐瑾始终不发一言,只盯着开向内间的木隔断。这些时日尉迟晓虽然也偶有醒来,但往往是喝一口水,说一句话,便复又昏睡。他仍记得她第一次醒来时对他说的话,仅有短短的四个字——“子瑜,不是。”她若再也醒不过来,那遗言是不是也就停留在这四个字上?自己到底是做了多混账的事情,让她在重伤昏迷之中还只记得要和他解释!

唐瑾的面上并没有表情,却让人无端觉得被沉痛压得喘不过气。苍术上前劝道:“王爷还是去歇一会儿吧,您这都多少天没睡过了。”

唐瑾摆手。

苍术又道:“之前王妃不是总说您旧伤刚好,要当心身体吗?王爷如今这样不眠不休,若是王妃醒来看见岂不心疼?”

仍旧无声。

苍术退而求其次,“这边谢姑娘给王妃针灸,您正好去洗漱一番。一会儿王妃醒了,总不好让她见您这样。”

唐瑾这才起身,向屋内几人告罪,又对苍术说:“你让厨下备下吃的,再安排好房间。”

“是,刚才木通已经去了。”苍术说。

——————

唐瑾再回来时,已经收拾齐整,梳洗一番又换了衣裳,人看起来也精神了一些。彼时谢玉针灸毕了,只是尉迟晓还没有醒过来。

唐瑾向谢玉问了状况又坐回床边,亲手给尉迟晓喂了药。精细的银匙,一匙一匙喂进去,像是乞巧节闺阁女儿巧穿针眼一般仔细。尉迟晓外出身边自然带了如是和我闻,可是唐瑾丝毫不假他人之手,便只是披一件衣裳,掖一掖被角都要自己亲力亲为。那细致的动作,眼底的温柔,便是贪婪的商人对待最昂贵的美玉也未必如此。

文珑在心里一叹:如此的爱重之下,唐瑾心中的愧疚恐怕不是言语能说明白的。

听谢玉说了“气血虚乏,十分要紧,不过可保暂且无碍”的话,文珑等人退出了房间。苍术引他往下榻出去,路上文珑向他问起发生之事。

苍术道:“具体我也不大清楚,只知道王妃见了一个人,那人走后王爷和王妃在屋里龃龉了几句,当天夜里王爷没有和王妃同宿,便出了事。”

大户人家夫妻二人自然都有单独的卧房,只是从成亲以来,唐瑾一直和尉迟晓同住,出门在外更是形影不离。这只分开一夜,尉迟晓便出了这样大的事,显然是预谋好的。不过,尉迟晓见的这个人是不是就是拓跋北呢?

文珑又问:“你可知辰君见了何人?”

“不知,那人蒙头盖脸看不清楚,是我闻姑娘带进去的,她应该会知道。”苍术说。

尉迟晓现在身份不同,她身边的人文珑不好随意接触。此事亦不在一时半刻,文珑一路马不停蹄的赶来也觉疲累,便和苍术往下榻处歇息。

一觉睡到半夜,窗外依旧灯火通明。此地是巫穰郡的高凉县,是泉亭王的奉邑之一,文珑等人所住也是唐瑾在高凉的行馆。高凉县距原属离国的孟长大约有三百里路,说远不远,说近也不算很近,不过拓跋北若是乔装来此确实也有可能。此前文珑亦听卢江闲聊时说起过一句,那拓跋北与唐瑾在气韵上稍有相似之处。卢江当时的原话是:“其实若论长相拓跋北和唐子瑜一分一毫都不像,只是看到他时,无端就会觉得两人相像,尤其是背影。”

以文珑的了解,尉迟晓不是心志软弱的人,她不会因为这样没有理由的相似就对一个敌国的人另眼相看,而且到了让唐瑾转身离去不留余地的程度。不论来见她的那个人是谁,那个人一定是要用某种条件与尉迟晓交换。而能让尉迟晓答应的条件,文珑能想到的只有一种。

窗外鳞次栉比的灯笼反而让人看不清夜晚的月色,文珑起身整理好衣衫,他忽然想去看看唐瑾。这个时候,泉亭王大概还没睡吧。换句话说,唐瑾是睡不着的。

走出房间,在灯光与月光的相互映衬下,文珑倏尔想起尉迟晓拜为博士祭酒的那天晚上。那天太学的众多门生都来尉迟府上道贺,酒宴一直持续到很晚。那一夜也是这样的灯笼高挂,天上只有半轮月亮。酒宴散后,尉迟晓独留下他小宴。文珑知道她是有话想对自己说,在那一天之前,她刚刚逼疯了与她同样有资格成为祭酒的桓子瑶。亦如他所料,在月下对饮的时候,尉迟晓问他:“我是不是很恶毒?”文珑答她:“谈不上。”尉迟晓说:“我只是想找到他,而我只有站得更高这一种方法,所以,凡是阻挡我的人……”她没有再说下去,只是将杯盏里的酒一饮而尽,那双眸子里毫无波澜。

回忆结束的时候,文珑已经走到了尉迟晓的房门外,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