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胡同养娃记 第226节 (第1/3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范大舅说:“壳子年前能搞完,地面整平,墙上先刮腻子,等年后就刷墙了,瓷砖那些也是照着晓娟那家店买的,还挺便宜,明年五六月份就可以搬过去了,给您老也留了一间房。”

范小舅也说:“妈,你到时候搬过去跟我住,晓龙也不常回来,家里头冷清着呢,您过去就正好,可爱喜欢跟你聊天。”

范大舅顺便就问起来范晓龙的学习。

范小舅难免要显摆一下儿子,他家晓敏读完初中就怎么都不肯读了,非要去学美容美发,范小舅觉得剃头发那是下三滥的人干的活,一直觉得没脸,更何况哥哥家的还是个大学生呢,两相对比下就起了攀比心。

好在范晓龙争气,在学校里头排名挺靠前,按理不出意外跑不掉的本科生了。

范小舅就觉得格外有面子,人前人后都要提一嘴晓龙,任何话题都能顺理成章拐到儿子身上去。

还有一点不能为人知道的小秘密。

两兄弟里,只有他有儿子嘻嘻嘻。

等两兄弟一走,老太太就发言:“我啊,真是不知道从哪里捡来的老三。”

范晓娟忍俊不禁:“您再想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想起来了呢。”

老太太一噎,马上就不说话了,想起她姥爷还在的时候那鸡贼样儿,老三那鬼头鬼脑的样子,跟他爹是一模一样。

嗐。

越想真越像。

范晓娟“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把手里头的西瓜放老太太手里,笑眯眯的跟她说:“算了算了,咱吃瓜。”

范姥姥看着手里头的西瓜:“吃瓜吃瓜,等会儿回去你也带几个。”

都是老三种的,多带几个回去。

第167章

八月中旬,范晓娟的录取通知书也到了。

其实录取结果早就知道,只是通知书没下来,也不好给大家报喜讯。

这一批是学校自主录取,录取率可不高呢,有几个人觉着市里面推荐,那肯定能上,组织上课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结果还真的一个都没录取上。

范晓娟的成绩还算挺好,这一批里面第四名。

出成绩的时候就知道肯定能录取啦。

“首都经贸大学,可真不错,咱家是要出个女状元了。”秦江拿着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喜气洋洋,小星星也指着上面的字,一字一句的念:

“首—都—经—什么—大—学,爸爸我能认识这里面五个字呐!”

范晓娟也很高兴,拿着通知书的时候就说:“赶紧跟爸妈打个电话说一声,我回去告诉姥姥去。”

姥姥现在很小心眼了,要求兄妹两个必须把她放在第一位。

果然,范晓娟赶到村里的时候,姥姥拿着录取通知书傻乐呢,第一句话就问她:“跟你公公婆婆报信了没?”

范晓娟说:“我给他们打了电话了,秦江带着孩子过去找他们了。”

范姥姥果然很满意:“那你要怎么上学,班都不用上了吗?”

范晓娟说:“我们这一批招的,都是已经上班了的,学校安排可能可能也会错开上班时间,完成学分就好。”

范姥姥也是读过女子大学的,不用她再解释什么是学分啦。

摆摆手:“好了好啦,咱们家好歹有个正经本科生了。”

范晓娟严肃:“那不是,您这样讲范晓军要生气了。”

范姥姥跟突然想起有这么一个外孙子似的:“哦,还有晓军呢,多久不来我都忘记有这么一个孩子了。”

来自于姥姥的吐槽。

好歹,她考上正经本科啦。

国内学校都是严进宽出的,要想要进去可难了。

虽说学校自主招生也有放水的嫌疑,拿到手的大学毕业证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区别吧。

秦老跟袁桥都挺高兴,对范晓娟没能亲自前来也没说什么闲话,倒是交代了儿子一堆,两人都是大忙人,家里头的事情能少做点就少做一些。

家里面现在请了新的钟点工,倒是不用操心家务事。

只是有个孩子,怎么都要操心孩子的,范晓娟这心思就一点都没在家里头,马不停蹄的在挣钱,老一辈的人就是老思想,觉着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事业心太强了,哪头都要顾上,孩子这头就自然松懈了一些。

秦星辰鼓着小包子脸说:“我妈妈这么努力上学,我也要好好读书。”

秦老点头:“好的嘛,娟子努力,也给孩子当个榜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