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大楚 (第1/2页)

但出人意料的是,当兵峰浩浩荡荡地来到楚家的势力范围内时,他们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要么是大乾的军队不堪一战,迅速溃败;要么是军队投降倒戈,转而加入了楚家的队伍。这让太子倍感震惊和愤怒,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搜刮了民脂民膏装备的军队会如此不堪。 与此同时,楚家军经过的地方,越来越多的百姓也开始自愿地加入楚家的队伍。他们相信楚家能够带领他们走向更好的未来,因此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楚家这一边。这些百姓的加入让楚家的力量更加强大,也让太子的处境更加艰难。 然而,就在太子焦头烂额之际,琼台宗和天剑门却突然派出了精英弟子直接攻入皇城,控制了太子和乾帝乾元。这下如同晴天霹雳般让太子震惊不已,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两个宗门会在这个时候背叛自己,特别是琼台宗,南门无念居然也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在琼台宗和天剑门的支持下,楚家继续北进进攻大乾皇城。虽然不乏有些城池的将军依然忠于大乾,命守军顽强抵抗不得投降。 但所有人都看到了大乾大势已去,有的城池是士兵偷开城门,有的是百姓组织私军打开城门,纷纷投降归顺楚家军。 就这样,楚家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北进,沿途的百姓纷纷响应楚家,有的负责运输粮草,有的加入军队,共同为楚家的胜利而努力。 同时,乾北城的韩家也开始响应楚家的号召,组织了附近的流民和百姓,开始向南推进,虽然不如楚家推进的速度快,但也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就这样,只几月时间,楚家军就占领了中州大部分区域。中州大地迎来了新的皇朝,把国号改为大楚。 经过周密的部署与调整,时空下令天剑门与琼台宗派出精英弟子深入北原州。他们的意图明确而坚定,控制各城长官,以最小的代价确保大楚的统治稳固而顺畅。 北原州的各城历来如同墙头之草,随风摇摆,观望局势。它们习惯于追随强者,谁的势力更大、前途更光明,它们便倾向于谁。当然,那有些人企图趁机自立为王,但最终都落得个悲惨的下场,被无情的抹杀。 至于普通百姓,他们并不关心这些纷争,只求能够填饱肚子。在他们眼中,谁当皇帝都一样,他们只能随波逐流,无力左右自己的命运。 因此,当大楚的军队兵临城下时,北原州的各城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纷纷选择归顺。 随着北原州的顺利接管,大楚开始大规模地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他们深知,稳固统治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而军队的强大则依赖于士兵的素养与训练。 当春暖花开之际,大楚准备挥师南下,向天照发起猛烈的攻击。 招摇小院内,乾隐凝视着被乘黄引领而来的乾元和太子,心中已然明了。大乾皇朝的覆灭,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沉重而无奈。毕竟是他一手创建的皇朝,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自己与众人被软禁于招摇山。然而,乾隐深知,如今的他们已然无力回天,毫无机会可言。 南宫渊目睹大乾的覆灭,心中五味杂陈,并无半点喜悦之情。反而,他对未来的局势充满了忧虑。在招摇山的日子里,他深切地感受到了招摇山的强大,那种强大到让他无法估量其真实的实力。 他曾多次萌生让南宫逸放弃抵抗的念头,但心中的不甘却让他反复挣扎而犹豫不决。 而时空对于这一切似乎漠不关心,他从未要求南宫渊做什么,只是静静地在一旁观察着局势的发展,因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然而,南宫渊最终还是担心南宫逸会在这场斗争中失去一切,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于是,他下定决心,与其网破不如给天下苍生一条活路。与时空请求后,亲笔写了一封信给南宫逸。信中详述了当前的天下局势和招摇山的强大实力,他希望南宫逸能够看清形势,明白他们已无任何抵抗之力,投降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南宫逸收到信件后,并未立即作出决断。他心中仍有不甘,而且还存着侥幸之情,未曾亲眼目睹招摇山的强大,所以他的内心始终抱着一线希望。 他觉得或许是圣帝闭关过久,斗志已消磨殆尽。至于当他看到信最后面,知道大乾被大楚取而代之的消息时,还是吃了一惊,不过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然而,无论南宫逸如何抉择,历史的巨轮已然滚滚向前。大楚的崛起势不可挡,而天照的命运也注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 当大楚的旗帜在天照边境飘扬时,南宫逸才惊觉大楚的实力实在太强大了。与大楚军队的交锋中,只一个交锋就在大楚军队的各种大阵下损失惨重。他深切感受到大楚士兵士气如虹,双方战意和实力的天壤之别。他才知道南宫渊在信中说的都是真的,而不是南宫渊怯战。 深夜南宫逸依然无法入睡,他坐在院子里,被凉风吹着,虽然很冷,但内心反而舒服些,他仰望天空,看着漫天的星斗,自言自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