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部分 (第1/4页)

锩妗�

“是的!我现在想拍一些过去没拍过的东西!”刘天王怀念说道,“可能是人老了,容易怀旧吧!”

王启年思索片酬,就知道了,刘天王大概是准备自己投资自己参演了一部《桃姐》,这部电影导演是老牌的导演许鞍华,后来,在香港拿了不少电影奖。当然了,王启年觉得这种电影是中老年人看的,自己感觉自己还挺年轻,不是太喜欢这种电影。

而且,这些年的香港金像奖,也越来越小众了。颁奖的电影,既不具备代表性,也不具备影响力。如果不竭力宣传,用不了多久,可能观众都要忘掉金像奖了。

早年香港电影黄金年代,那个时代金像奖虽然有时候装逼颁奖给一些文艺片。但不少大卖的商业片,照样是拿奖拿到手软。比如,备受国际市场推崇的新浪潮武侠片,典型的商业片,不少都是既卖座又拿奖。

很多奖一开始宗旨是比较好的,也比较贴近于观众的审美。越是到后来越是封闭,观众喜欢的跟拿奖的已经完全是两回事了。

徐克就不怎么追求拿奖,虽然,他拿的奖也不少。当然了,王启年特殊情况,他是故意装逼,表示自己不拿奖。所以,即使人家电影奖项给他提名,他也公开表示拒绝的。

这种特立独行的做法,本质上,就是王启年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全新风格——我还需要你承认?!估计是你们这些电影节,想要找我借势吧!

也许,有朝一日,王启年会自己搞一个奖,让别人来争夺奖杯。但是,他自己早就不需要任何电影节的承认,干脆,就是特立独行,不拿任何一座奖杯,反而比拿奖更能装逼!(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章 徐克重回嘉禾

王启年忙中抽闲约徐克来喝茶,倒不仅仅是为了增进一下彼此的感情。更明确的目的,是为了将徐克拉上小伙伴的战车。

小伙伴是非常需要像徐克这种高水平的导演!

导演是可以培养的,但像徐克这样优秀的导演,目前,培养起来很难。至少,培养的成本和周期,恐怕不是短短几年就能见到效果。

而一部电影质量好坏,虽然是团队集体的功劳,但驾驭和指挥团队的导演,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个水平非常高的导演,即使发挥失常,拍出来的电影,也比二三流的导演更靠谱。

投资这种已经成名的导演,也许不可能收获百倍盈利的黑马。但获得几倍的正常收益率,以及大导演附带的造星能力也是附带的价值!

一部大片即使亏了一点点钱,假设捧红了一些明星,而这些明星的经纪合约是投资方的,总体而言,这笔投资实际上是赚钱的。只不过,赚的是旗下明星知名度提升这种无形资产。

“徐先生,我想要跟你的工作室,以及您本人,建立一个更长久更密切的合作关系!”王启年诚恳的说道,“您这样的导演,是我们中国电影圈的骄傲,可惜当年的华语电影市场规模太小了,限制了电影投资预算规模。将来,电影市场会越来越大,至少眼下还未到瓶颈的时候。所以,我希望联手像您这种导演。发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提升到跟好莱坞平起平坐的程度!”

“哦?”徐克闻言不置可否。

一两部电影能达到好莱坞大片的水平,甚至。连好莱坞也佩服,这其实当年香港电影界就做到过。

李小龙时代,以及后来的成龙、徐克等等一堆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那批人,可以骄傲的说,那个黄金年代他们的作品,至今还是被好莱坞借鉴和抄袭。让世界电影的创作风格上,深深的打下了他们的烙印。

但是。现如今香港电影早就衰败成为小众电影,每年产量最低的时候,甚至仅仅不到二十部电影。

可以说。以前香港一个星期的电影产量,可能就被现在一年的电影产量还要多。虽然,当年的香港电影大多数都是粗制滥造的烂片,但即使那样。当时的巨大的产量。自然让从业者获得了海量的锻炼经验,以至于,海量的产出里面,几乎每年都会拿出一些令人眼睛一亮的精品。

有些精品好到什么程度?即使是拿到现在,预算、设备和技术等等方面,都比当年超出太多了,却很难保证,拍的电影好看程度能跟当年那些精品相比。

有的精品。五毛特效,但就是好看!

现在的华语电影。采用了更多新技术。预算水准,大致上仅次于好莱坞。但很多电影在好看程度上,甚至还不如当年!

原因何在呢?

主要在于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