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1/4页)

按照现在电影院上座率衡量。一成左右的上座率,就可以盈亏平衡。超过10%的上座率,就可赚钱。但大多数情况下,很多电影院,平均每日上座率连10%都不到。

不少的电影院,放好莱坞大片好歹还有一些人看。放一些国产片,如果不是特别牛逼的大导演和巨星的作品,整个电影院只有一两个看电影,都属常见。

即使像张艺谋的以前的作品,上座率也没有《英雄》那么夸张。曾经大导演们,如果电影上映期间,每天有100万票房收入,已经算挺牛逼的了。

而现在张艺谋的《英雄》直接把大导演的电影上映期间,票房数据提升了十倍!

全国各地的电影院。几乎没有哪一家不赚钱的!

无数的媒体,免费给《英雄》宣传!

许多看过和没看过《英雄》的观众,都在议论《英雄》!

在知名度和话题性而论,甚至,比《泰坦尼克号》上映期间还要受关注的多!

除此之外《英雄》在香港上映期间,除了《无间道》之外,也是大杀四方。周票房超过600万港元,比《无间道》的千万港元周票房要稍逊。

至2003年1月。《英雄》在台湾上映,台北市首日票房711万新台币。成为台湾上映的华语电影中有史以来首映票房最高的一部。《魔戒2》和《卧虎藏龙》等等片子,票房对比《英雄》也显得有点逊色。

在亚洲地区娱乐圈,《英雄》已经纷纷上头条。一时之间,张艺谋再度以票房成绩确定了他国际大导演的身份。

至于王启年对张艺谋的评论,也被很多媒体认为是“酸溜溜”的妒忌。对此,王启年虽然不以为然。但实际上,他是真妒忌了!

商业片而言,票房为王!

《英雄》的票房确实华丽,不仅仅是华语电影圈子里面牛逼,未来在日本、韩国、北美、欧洲等等电影市场。票房都是相当的靓丽。貌似后来全球总票房破1。7亿美元,仅次于《卧虎藏龙》的成绩。

破亿美元的票房,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羡慕的数字。一部电影全球票房不能达到1亿美元,说是国际大导演,还真没有多少说服力。

而且,《英雄》对于国内电影制片公司,最大的贡献是跟院线谈判,把大片的分账比例,提升到43%!当然,这43%是发行方和制片方共同拿到的收入。一般来说,发行方拿10%,33%的才是制片方的。

但大型电影公司都有发行资质,比如《英雄》的发行和制片都是新画面公司为主。所以,等于是说电影制作公司可以拿43%!

过去是制片方和发行方共同拿35%,实际上制片方拿25%,发行利益长期被院线方垄断,当然,当年的院线方面要担负起宣传方面的成本。

现在宣传的成本主要是发行方、制片方和院线共同承担。

也就是说,《英雄》太强势了,所以,跟院线谈判时,多拿8%的分成。这个8%的分成比例的提升,也让后来的大片有了依据!

比如《海虎》这样的大片一旦上映,也会沾光,发行和制片共同拿43%的分账。

当然了,张艺谋凭着《英雄》一片,彻底奠定了华语电影第一人的地位。

所以,今后即使有导演票房能超过张艺谋的《英雄》,但影响力跟《英雄》也不可能相提并论。

对此,王启年说不妒忌,是不可能的。

不过,来日方长嘛!

王启年知道,自己迟早有一天,会拍预算比《英雄》还要夸张的大片!即使影响力不如张艺谋,但他才二十多岁,张艺谋都五十多岁了。

年轻人,没必要妒忌一个在行业混了二十多年的前辈!

老前辈们迟早要退休!

未来,其实还是年轻人的!

……

《英雄》电影锐不可当的时候,《海虎》还在后期制作。基本上,两者档期的错开的,避免两强相争。

现在上亿投资的国产大片,还是罕见事物。

以前根本就没有亿元大片,直到现在的《英雄》、《海虎》才算的吹响亿元国产大片的号角。

《英雄》能大卖,自然很多人对于《海虎》抱有期待。

在2003年初,《海虎》后期制作还未完成,初剪版送审之后,基本上,就通过了审核。另外,中影和上影等等巨头,跟小伙伴公司签署协议,同意《海虎》票房分账,跟《英雄》是一个级别!

也就是发行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