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 (第1/4页)

赫� �

“什么?”徐珊珊心中忽然狂喜,“真是太好了!”

加入哥伦比亚公司,徐珊珊原本就是为了出心中一口气,专门狙击王启年的小伙伴公司。但毕竟,她一直仅是做市场调查和建议的权利,并没有多少投资自主权。现在,可以拥有一家独立经营的公司,确实可以更方便的狙击小伙伴公司。

在高层的欣赏,还有哥伦比亚基层员工的羡慕妒忌恨之下。徐珊珊注册成立“珊珊娱乐公司”,不用出资就拿到手50%的股权,另外,索尼哥伦比亚公司作为风投,仅拿45%的股权。剩下5%的股权,则是索尼哥伦比亚公司派遣5名员工入驻,每名员工获得1%的股权。

当然了,为了稳住人心,以及加深对姗姗娱乐的控制,

而珊珊娱乐公司的资本规模是1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则是800万。在这个年代,资本实力并不算很弱。(未完待续。。)

ps: 感谢完美的轨迹 慷慨打赏!

第二百章 话题性和票房

2001年4月份,《江湖》上映11天,国内票房1927万人民币。

而作为搅局者《大腕》的票房则是达到2088万元。

一时之间,影评家们感慨:“票房至尊,大片江湖。大腕不出,谁与争锋!”

四月末开始,先是《江湖》横空出世,让电影行业兴奋起来。接着,《大腕》以比《江湖》更抢镜的面貌,抢走了原本属于《江湖》的曝光率!

渐渐的,媒体和圈内,提起《大腕》的越来越多。而《江湖》很多情况下,是附带一提。毕竟,《大腕》的段子,可以提供大量的槽点和话题。但是《江湖》就只剩下剧情和特效了,除了电影不错之外,人们找不到更多的话题去分析和议论。

从媒体新闻数据可以分析出来,近期《大腕》的新闻报道,已经超过《江湖》三倍。

这倒不是《大腕》的水准,远远超过《江湖》。真正的原因,反而是因为《大腕》广告宣传上投入的本钱,远远超过《江湖》。再加上《大腕》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取材自流行的段子,所以,话题性远远超过《江湖》!

话题性够强的电影,运营的上当即可成为同期电影最不愿意面对的竞争对手!

因为《大腕》将头条新闻都抢走了,同期的电影的眼球效应自然会降低。而在上映期间,没有足够的话题性和眼球效应,难免会影响票房收入。

电影。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产品!而是要在上映期间,尽可能的高调,尽可能的抢占舆论焦点,才能取得不错的票房。

如果,新闻关注度不够,票房逐渐萎缩了,那么,对不起……电影院线会安排更多场次给更赚钱的电影。

因为《大腕》风头正劲,并且,电影投资人砸了3000万元宣传预算。更是讨院线的喜欢。所以《大腕》迅速成为了电影院线的宠儿。

即使中影集团在《江湖》有投资,但目前,中影旗下的院线也仅给了40%场次给《江湖》,另外。40%的院线场次安排给了《大腕》。剩下20%的院线场次。象征性的给其他的一些小成本电影。

就连中影集团的院线。《江湖》和《大腕》的院线场次,也仅是持平!更别说中立的电影院线了。

……

“哥伦比亚公司出手的方式,果然是挡无可挡!”王启年分析了哥伦比亚电影的路数。也是觉得有点无奈。

因为,这并不是同一个数量级的对手,公平的竞技!

索尼哥伦比亚公司可以砸三千万去宣传!

小伙伴公司不可以!

因为,《江湖》若是砸三千万宣传经费,电影不仅仅不能赚钱,反而会亏本。

索尼哥伦比亚可以将《大腕》发行到全世界各地,因为,其本身就拥有全球的发行网络和人脉资源。

小伙伴公司不可以!

即使是国内本土市场,小伙伴公司也没有自己的院线和发行公司,更别说是海外渠道了。

“年子,感觉有点对不起你啊!”宋柯惭愧的说道,“华纳太和公司,也是《大腕》的投资方之一,作为华纳中国地区的副总,我据理力争。但还是……做不了主!”

“没事,也就少赚一点而已!”王启年淡然说道。

麦田音乐公司被时代华纳公司兼并之后,其投资的《江湖》电影的分红权益,自然也归属于华纳。

不过,华纳公司已经投资了《江湖》,但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