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 (第1/4页)

这个仇,即使过了几十年,想一想也生气。所以。当年的恩怨,延续到几十年后,邵六叔还要给老对手邹文怀添堵!

六大公司联手,以资本优势从嘉禾手中抢夺将军澳的新片场土地!

而港府规划的是片场用地,比普通的地皮要便宜。嘉禾是计划建新片场,邵氏等等六大电影公司联手,出价更高也是建片场,而且。他们声势看起来更庞大。于是,自然就价高者得。新片场用地给了邵氏。

而策划这个行动的,据说是导演王晶。王晶成立的晶艺公司也是围剿嘉禾的其中一家。

嘉禾没有了新片场,邹文怀做电影的梦想,渐渐的就开始冷却了。原本,在嘉禾片场,每年都有大量的电影人士打工。

但在嘉禾失去了片场之后。损失的不仅仅是嘉禾。毕竟,嘉禾失去片场渐渐不投资电影了,但院线经营方面,还是可以赚钱的。

真正受损的是香港的电影人士,尤其是底层的电影人士。要知道。90年代嘉禾上市之后,别的电影公司产能急剧缩水,但嘉禾在94年这一年,就是发飙一般拍摄28部电影。95年更是制作了66部电影,97年也有21部嘉禾制作的电影出炉。

整个90年代,香港电影走下坡路的时候,嘉禾几乎是中流砥柱,大多数底层的电影人可以开工,也多是仰仗了嘉禾。

而从98年开始,嘉禾投资电影数量每况愈下,到2003年之后,嘉禾更是停止了电影投资,专门以院线经营为主。

而嘉禾停产,让香港电影行业新片开工锐减。

在电影界混出名堂,有能耐的,则是到内地市场和好莱坞,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正受苦的还是底层电影人士,因此,此后香港电影产量和质量,都是每况愈下。

因此,港片的衰亡,不仅仅是外面的竞争激烈,内部的斗争也是极其残酷!这种斗争的结果是,大家都不顾全大局,都义气之争,然后,一起完蛋!

“收购嘉禾,不会连累你的公司亏本吧?”老妈显然在瞎担心。

“不会!如果仅仅有香港这个市场,那么,收购是败笔。但国内市场的崛起,会让这笔投资,成为抄底行动!”王启年微笑说道,“收购嘉禾是为了树立一个大旗,让很多长期没有工作的底层电影人士,投奔我们旗下。否则,我在内地开电影公司,能跟我合作都是大导演,全都是大手笔的投资,并不是很好。而在香港,他们熟悉的品牌,熟悉的公司,重新开始对电影人进行投资,自然会有电影人飞蛾扑火,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至于,亏本?市场小了,可能会亏本!但一个大市场,高速成长中的大市场,几乎不可能会亏本!”

“对,随便什么行业,人们更信任过去信誉可靠的老牌子!”老爸赞同说道,“就像,喝酒,国内高管和商人,在场面上更多喝茅台!就是因为茅台的品牌,超过了其他白酒!”

“爸说的有道理,绝大多数喝酒的人,几乎是难以区别酒的口感好坏。”王启年吐槽说道,“他们只认得牌子!”

“也有人分得清楚好坏!”老爸说道。

“很少!”王启年笑道,“我认识一个朋友,五粮液酒厂的代理。带着极品五粮液陈酿到我公司宴会上。被一个经常喝五粮液的怀疑是假酒!”

“真的还是假的呢?”一家人都很好奇。

“当然是真的,因为为了打赌,我们请了五粮液的副总来鉴定一下。人家副总,自然断定是真的,而且,还是价值几万块钱一瓶的极品陈酿!”王启年笑道。

“那个经常喝五粮液的人是吹牛?”老爸问道。

“当然不是吹牛,几乎是天天喝!”王启年笑道,“一个广告企业的老板,应酬比较有档次,每天不是茅台就是五粮液!这这样一个天天喝的,也没办法区分酒水品质好坏!”

“歪楼了,歪楼了!”小香连连吐槽。

……

从某种意义上讲,嘉禾过去积累的品牌知名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小伙伴公司。

毕竟,小伙伴公司成立的历史太短了,以至于公司非常赚钱,却不像嘉禾那种四十年时间积累,沉淀出来的品牌影响力,并不仅仅是嘉禾的经营业绩,就能够反映过来的。

这就像茅台之类的老品牌一般,在90年代时期,茅台还被一些喝洋酒的轻视。但终究茅台还是爆发出了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了世界上最赚钱的白酒品牌。这就是茅台在过去百年来,尤其是建国之后,积累起来的品牌知名度。

建国之前的茅台,品牌知名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