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 (第1/4页)

当然了,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公司开始吸取教训,更加热衷于跟踪最先进的技术。一旦新技术有可能成为市场主流,中国企业如果有机会挤进去,自然就是快速跟进。

靠着资本多、企业多、人才多、市场大的优势。基本上,国际上任何一个技术出现,国内都会有一些企业跟踪。

当然了,新技术往往存在不同的路线,选错了路线,造成的损失,可能不亚于坚守即将被淘汰的老旧技术阵营。

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企业多,不同的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技术阵营。任何一个技术路线是未来大势所趋的,中国肯定有一批企业押对了赌注。

替代crt显示技术的,国际上出现了两种技术路线,一个自然是液晶,另外一个则是等离子。

国内的厂商有的选择了跟踪等离子,比如,长虹在选择新技术路线的时候,贪便宜,选择了门槛更低一些的等离子。结果,长虹肯定是又掉进一个坑里面,两次掉进坑里面还没有死掉,也算是一个奇迹。

有选择等离子的自然是有选择液晶面板,03年时京东方科技乘着韩国现代集团的液晶面板产业由于持续亏损,决定甩卖的时候,果断出手收购了这家公司。其后,经过多年的消化之后,开始在国内投资大量液晶面板生产线,并且,注册的专利也逐年增加,渐渐的持有专利数万个。这就等于是突破了专利壁垒,通过互相交换专利授权,成为了液晶面板行业的玩家之一。

小伙伴公司应该是京东方科技公司最大的客户,每年有超过5000万块触摸屏手机屏幕、3000万块平板电脑屏幕,以及大量的电视机屏幕都是京东方科技公司负责生产。

实际上,小伙伴的屏幕的采购厂家,包括日本、韩国和台湾的厂商。不过,小伙伴公司目前更多的把新的订单转给京东方科技公司。这不仅仅是因为小伙伴公司持有京东方的一些股票,更重要是是王启年也是有情怀的人。

现在的液晶面板,大多数还是日韩台企业产能占据优势啊。中国大陆目前的液晶面板产能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还不到10%。太少了,至少要超过50%才算合理。

在中国不断扩大液晶面板产能的时候,国际上从来都是泼冷水。表示中国一旦不断扩张产能,可能增加整个产业过剩的局面。为了打压中国的液晶面板产业,日韩台的厂家在京东方量产之后,就不断的降低了面板价格。

但问题是,京东方根本不理睬短期的亏损,一直是顶着亏损,逆势进行扩张。当然了。其实不把生产线和设备的投资算进去,光论生产过剩,其实是不亏损的。之所以亏损。是把设备进行折旧,比如投资了280亿的新生产线,七年时间折旧完成的话,则是每年账面上扣掉40亿。也就是生产线的总投资。平摊到7年。但假若七年之后。折旧完成了,这些机器设备还是可以继续用来生产,没有了每年几十亿元的折旧,既意味着这条生产线在账面上每年多了几十亿元的利润。

整体而言,假设设备折旧的几年内,盈亏可以平衡。那么,折旧完成之后,即使是把所有设备卖废铁。卖废铁所得,也可以算是利润!

再说。生产过程中,带动了上下游很多企业增加的产值,以及贡献的税收、就业,综合来说,即使是企业亏损的,但是,整个国家不同层面获得的好处结合起来,这肯定是贡献了巨大的利益。

至于,钢铁产能中国是过剩的?但过剩就是落后产能,这纯属是扯淡!实际上,中国的钢铁产业不仅仅不是落后产能,甚至很多领域对比全球都是先进产能。量产必然会带来专利和技术水平飞速的发展,先进是技术绝非是实验室里面坐而论道就能搞出来,更多是工厂里面蔡能真正的搞出实用的技术和专利。

中国钢铁产业占据世界一半以上规模,时不时只有中国钢铁产业过剩呢?其实,扯淡!因为,中国产能利用率下滑到67%的时候,全球同一时期的钢铁产能利用率的平水平也就六七成左右。意思是说,别的国家即使产能很低,也只有六七成的产能能被利用,因为——他们这些渣渣们的产能,才是落后产能啊!

后来中国淘汰掉的很多“落后产能”,如果拿到海外其他国家,对于很多工业化水平比较低的国家而言,那可是先进的不能再先进,领先很多国几十年的产能。

这就跟改革开放初期,美国、日本很多国家把其国内已经开始要淘汰的技术转移到中国。但对于那个时期的中国而言,肯定是先进产能。

其实不论先进还是落后,只要有工业化,只要不断的生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