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恩,我也是这么想的,要么咱自己注册个影视公司,公司雇个经纪人,专门为我们服务!”王启年说道,“不是我们与经纪人签约,而我们雇佣经纪人给我们服务,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这就不怕被别人卖了!”

几个小伙伴们闻言眼睛一亮!

影视公司,其实并不需要多少资本的,有少数专业的人才就够了。北影厂附近多的这种皮包公司,甚至,有的跑龙套的,也注册影视公司。

北影在校生自己创业,注册成立影视公司的,也为数不少。当然了,有的做成功了,失败自然是更多。

比如,后来国内民营电影巨头之一的博纳影业公司,就是北影的学长于冬创立的。于冬的第一桶金,是1999年投资运作《说出你的秘密》赚了50万元,之后,博纳这艘影视行业的巨舰,才开始启航。

现在,王启年哥几个,起步优势明显是超过于冬的。只要,能够多拍几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未来公司应该还是有搞头的。

而公司经营稳定后,他们既可以自己拍片赚钱,而且,还可以通过投资和签约的方式,“剥削”更多的潜力股。

至于公司的名字,王启年等人想了半天,最终,弄出一个很囧的公司名称——“小伙伴文化公司”。

第八十一章 我们一起来创业吧(一)

“同志,我们来注册一家公司。”工商局的大厅,王启年对着一名五十出头的老奶奶级的工作人员说道。

“注册公司,你们几个?”老奶奶抚了抚她的老花眼镜,“小孩子一边去,别学人家创业,糟蹋家里面的钱。”

大多数创业的年轻人,哪里搞的钱,还不是家里面的钱?而年轻人创业,又有几个能成事?

创业之路,向来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成百上千人涌来创业,用不了几年,绝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徒然给后半生留下一屁股的债务。

在这个老年人看来,年轻人创业,大多数都是坑爹,败家的行为。创业成功了,固然是今后风光无限,失败了,能够要穷三代的。

王启年见状,也并不恼,笑眯眯的从皮包中拿出一张《命运之门》的海报,说道:“我们的办影视文化公司的。之前,我们首部创业之作《命运之门》已经在影院上映了,国内总票房一千多万,在今年国内电影中,至少能排前十名以内吧!钱也不是家里面的,而是我们自己赚了。现在这笔钱是发行方北影厂奖励给咱们的,等到电影分账之后,我们公司还会有更多的钱!”

“哟,居然是电影明星?”这个老奶奶一下子吃惊了。

王启年笑道:“喏,要说明星的话,这小子才是吧!”说着,他指着旁边的李解。

老奶奶嘴巴张成o字形,显得大吃一惊的望着李解。

一个上千万票房的电影演员,在普通观众眼里,还是非常有出息的存在。现在bj基层的公务员,一个月才一千多块钱工资,若纯粹按照现在的工资算,干几十年,也未必能及得上一个电影明星的参演一部片子赚的多!

“阿姨,别听他咋呼。这小子王启年,是导演和老板,万恶的资本家,我们跟他混的。”李解显得脸红。

“导演?”她仿佛想起来了,之前看过报纸上将,什么二十岁天才导演王启年,就是这个年轻人?

一下子,这个老人家眼光一变,看着众人的眼光,一下子从败家子,变成了有为青年。再加上,郝艺不露声色的将一封红包摆在桌子一角。

老奶奶见状微微一笑,也是不动声色的用袖子一扫,一手袖里乾坤,红包已经从桌子上消失,而是被纳入她的袖子中。

根据她的经验判断,至少有十张钞票,抵得上一个月工资了。

于是,老奶奶对这批有为青年办企业,自然是热情多了,指点他们少走弯路,更快更省的走完流程。

……

1998年11月,王启年几个低调办了手续,将“小伙伴文化有限公司”的牌子给树了起来。

王启年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占70%的股份,剩下的郝艺、李解和杜杰,都是10%的股份。

公司以王启年为首,也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无论哪个年代创业想要成功,往往要看团队领头人的能力和威望。

如果领头的那个人都不行,团队多半也不行,创业失败概率就很大。王启年成为控股股东,占公司70%股份,大家并没有任何不满之处。

可以说,公司最值钱的部分,就是王启年!没有王启年全心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