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三国贸易 (第1/2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打仗可是要消耗大量的物资的,即便是游牧民族,他们原本都是不断的去抢别人的东西,可是如今的这些山匪,就是打游击的,关键是他们的消息贼灵通,只要蒙古和大琻的军队靠近他们,他们立刻风卷残云一般逃走了。

即便是如同风火一般迅速的大琻和蒙古军队,都追不上这些山匪,一旦被他们进了大山,那就更是犹如石沉大海。

山路崎岖,根本不适合游牧民族的骑兵。关键是这些游牧民族,对于山脉里面的地形也不熟悉,非常容易中埋伏。

一开始还有几个蒙古和大琻的将军不怕死的,想要进山里去追击,却正好撞上了山匪大军的埋伏。一顿冷箭之下,蒙古和大琻的人都是死伤惨重,好不容易死里逃生之后,这些人就吸取了教训,再也不敢进山来追击了。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其实都是因为姜炎派出的精锐西宁军,对这些蒙古和大琻的人进行了痛击。

蒙古和大琻搞不清楚状况,以为山匪进了山就无敌人,自然不敢再追击了。

这样子就给蒙古和大琻的人,造成了一个极大的问题。

追又追不上,杀又没法杀,还要经常性的疲于奔命。不可能山匪打劫,这些军队就不管了。这可都是他们本族的百姓啊,都是血浓于水,如果不发兵相救,对于这些百姓而言,就会寒了心了。

可是这些军队这样子徒劳无功的疲于奔命,对于两个国家而言,就是一场巨大的消耗。

消耗之后,反而自己还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补给。

比如箭头、兵器、被抢走的生活用品等等。

最终蒙古和大琻想到了物产丰富,工坊发达的西宁国。抢,他们肯定是没有这个胆量的。

因为西宁国在边境放了一百万的军队,而且将城墙修建得无比坚固,都高达十丈。蒙古没有大炮等器械,根本不可能渡江攻破西宁国的防御。

这样子下来,只剩下开放边界,对西宁国进行购买了。

这可是蒙古和大琻,求着给西宁国来买东西。这下子主动权就全部都在葛岩的西宁国这边了。

葛岩亲自接见了两国的使臣,最终三方协定之下,葛岩要求蒙古和大琻在两国交界的地方,专门开辟一个市场出来。这个市场将来就是三国贸易的集中地,贸易过程,蒙古和大琻不得干预,不得收税。

最终三国确立下来,各自签订了协议。

蒙古和大琻在边境上,建设了一座小城,名叫蒙琻城。

有了这座城池,三国的贸易也就打开了。西宁国主要是供给方,蒙古和大琻提供毛皮牛羊马等东西。双方贸易主要是以西宁国的银币金币来作为结算。

这样子葛岩的西宁国,又完全占据了主动地位。

打开了三国的贸易通道之后,一瞬间,这座蒙琻城就壮大起来。三国的贸易额疯涨,才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超过了西夏吐蕃和西宁国的贸易额。

毕竟整个蒙古和大琻,都被山匪抢怕了,他们有些家庭,甚至连铁锅都被山匪给抢走了。

强大的贸易体系建立起来,蒙古和大琻的金银铜,还有牛羊马,皮草,疯狂的涌入西宁。

西宁的商人们赚得是盆满钵盈。

最关键是,整个西宁城的工坊体系,重新生机勃**来了。

贸易归贸易,但是葛岩支持蒙古和大琻的山匪,这一点是不可能动摇的。

没有需求就不可能有消费。葛岩深知这一点。他们两个国家的需求,就需要这些山匪的破坏来产生。

反正蒙古和大琻,目前没有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些山匪的问题。葛岩就不会停止利用山匪,激发蒙古和大琻的物资需求。

久而久之,光从蒙古和大琻进口牛羊马和皮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西宁国的需求了。

这么大的贸易顺差疯狂的涌入西宁国,一旦金银铜,这些硬通货越来越多,就会打来巨大的通货膨胀。

葛岩不愿意看到这一点,他必须让这些钱花出去,换成实打实的物质和实物回来。这样子才能有益于整个西宁国的发展。

可是蒙古和大琻,有什么东西值得买呢?最终西宁国的商人,给予了蒙古和大琻赚钱的机会。

那就是帮西宁国种植棉花、药材、粮食、麻、蚕丝、铁矿等等。

这些工坊所需的原材料,才是西宁国急需的东西。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

当西宁国不断打压皮草和牛羊马的价格之后,蒙古和大琻的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