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回村 (第1/2页)

刚到刘家村村口,刘忠和刘勇就迎了上来,他们这两天都会在村口等着爹娘和妹妹。 “爹,娘,一路可还还好?” 刘忠接过缰绳,替刘良赶着马车。 周安安和刘良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学赶车,如果实在不想在家里多养一个马夫的话。 而且他们自己的思维里,依然认为最好能学上更多的生活技能,在这个随时都能发生战争,或者天灾人祸的落后社会,多一种本事就多一个活命的可能。 刘良说道:“好着呢,你娘和妹妹一路上边赶路边游山玩水,如果不是天气实在太冷,说不定她们还想往其他地方去呢。” “呵呵,娘喜欢就好。” 马车一路驶进了村子,村道上的村民都争相和刘良打招呼,这是他们刘家村第一位官老爷啊,如今过年回乡,自然是要趁机好好打打交道了。 刘良面上乐呵呵的,一点都没有官架子,还像以前一样和乡亲们寒暄,这样的举动在村民们看来,就是刘良不忘本,是值得相交的人。 “四伯,您慢点走,来,我扶你。” 刘良看到一位比他年长的,跟在他家的马车后面凑热闹,连忙下了马车,和村民一起走。 “哎呀,怎么可以麻烦你,你现在可是县丞了啊。放心,我利索着呢。呵呵呵呵......” 话虽然这么说,但依然紧紧握着刘良的手。 “良哥,当官咋样?新河县好玩吗?” “胡咧咧什么啊!良哥是去当官的,又不是去玩的。” “无妨无妨,新河县在县令大人的治理下,百姓过得很好,治安也不错,如果你们有空过去,记得来刘家找我......” “好,好......” 一路上刘良捡些不重要的,能说的官场的事情,拿出来和乡亲们唠嗑,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又收拢了一波村民的心。里面还有好几个读书人,对刘良表现出来的谦和、方正很有好感,以后他们如果有机会入仕,那对刘家的印象也绝对是好的,说不定还能拉拔一下儿子们。 这就是名声经营了。 很快就到了刘家,村长刘林在刘家祖宅帮忙,接下来几日,刘家还要在村里摆流水席,大事小事一大堆。而且他本来就和刘良关系好,没必要去凑这个热闹。 “林哥,我回来了。” 刘良一进门就看到刘林在指挥二儿子,院子里还堆着一些桌子凳子。 “良弟,哈哈哈......一路可好?弟妹和媛媛快进屋暖和暖和吧。” 一行人跟着进屋,里面已经烧上炭火,几个小孩都在屋子里,大的凑在一起解九连环,小的在各自母亲的怀里哄着。看到周安安和刘良回来,两个儿媳妇连忙起身抱着孩子行礼,大孩子们也围了过来。 “不用多礼,自家人。” “要的要的,娘,我在灶房给你温着汤,我去端过来。” 张田田把孩子交给丈夫,就去灶房端汤,刘忠看着风风火火的妻子,也忍不住轻叹一声。 自从爹当官后,妻子的行事是越发谨慎了,这也不能说不好,但是有时候过度了,就显得越发的生分。看来他还是要找个机会和妻子聊聊,可不能往偏激自卑的性子去了。 李茹到底是李夫人精心培养出来的,而且自家姑姑就是知府夫人,所以很快就能适应婆家身份的变化。此时看到周安安因为连日奔波,不自觉地扭着肩膀时,她就自动地上前去帮周安安捏肩膀,顺便细细地把他们回刘家村后办的事情说给周安安听,又拿几件还没定下的事情让她做主。 周安安面上应付着李茹,心里却想着,还好是她来做这个婆婆,如果换成别的婆婆,这家估计得乱起来。两个儿媳妇家世出身差了一大截,大儿媳妇又是个只会做事不会来事的,但凡李茹有点野心,这大房的日子都得不好过。 幸好,她不是那等势力的婆婆,李茹也是个本分的。她和周安安说话,话里话外可都点出了张田田平时里的好,一副唯大嫂马首是瞻的样子。 周安安逗弄着两个最小的孙子,两个大孙女和爷爷奶奶打了招呼后,又继续折腾九连环了。 “珍珍一家回了吗?” “回了,爹娘信里让他们不用等,早点回周家过年,所以我们刚回到村里就分开了。” “嗯嗯,周家就亲家公一人,理应早点回去团聚才对。” 不然,珍珍难免要当一个跋扈的名声了。在外人眼里,就是娘家一朝得势,女儿女婿做低伏小扒拉着娘家,不顾老家的公爹。这样的话传多了,对女儿女婿的名声不好,对他们夫妻的感情也会有影响。周安安从不会小看这些事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婚姻从来不是二人或一家的事情。 子女幸福美满,她和刘良才能更舒心地生活。 刘良和刘林商量着祭祖的事情,这次比中举那会儿要办得更大,而且正逢过年,祭品肯定要更上一个档次。一些事宜,村里的族老已经定下了章程,现在刘林不过是和刘良转述一遍,也看他是否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祭完祖后,还要宴请四周的乡亲邻里,这些就是刘家出的钱,包括要请什么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