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两间上房 (第1/2页)

好书推荐: 蝴蝶标记

阴平城,并不是一个大城。 虽说它的前身阴平县,到如今已经有不短的历史,然而,在宋朝之时,阴平县县城便毁于战火。 从那时起,直到大千朝开国之前,阴平县都未重建。 大千朝建国后不久,陕西布政使司突发百年难得一遇的干旱,田间地里,颗粒无收,本来刚驱逐蒙元不久,天下刚从战乱中走出,这种情况,直接造成了陕西地界灾民遍地,灾情如火,朝野震动,无数官员恳请高祖皇帝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结果,当时的高祖皇帝思考了一夜,却并未同意直接开仓放粮。 反而是在一众官员不解之下,大手一挥,下达了再修一条蜀陕官道的圣旨。 当时朝野内外,又很多人都认为高祖皇帝老迈昏庸了,再也不是曾经纵横天下的皇者,竟然为了修路,而不顾灾民死活,这简直就是乱弹琴,是王朝的取死之道。 可惜,很快的,这些人就发现自己错了,错得离谱。 再修一条官道需要劳力,而那些灾民,需要钱粮。 当修建官道之事正式开始,无数灾民蜂拥而至,修建官道每日包两餐,外加有工钱。 赈灾之事解决了,蜀中又在短时间内多出了一条官道。 同时,许多人在官道建成后已经不愿意再跋涉就近安家。 阴平城也由此而得以重建。 “这不是以工代赈吗?” 听完店小二的讲述,吴昊下意识开口,同时,脑海里突然对那个一手缔造了大千朝的高祖有点想法,那家伙不会也是个穿越者吧? “对对对!事后确实有人说高祖陛下这种手段是以工代赈,而且,还有人翻阅典籍,找到了记载,据说春秋时期齐国好像有个国君就用过以工代赈的办法!” 我隐约记得以工代赈这个词好像是近代才提出的吧? 怎么春秋时期就有了? 吴昊一时有些愣。 “你真的是店小二?”发愣间,一句话打断了吴昊的思路。 转头一看,小方这时也愣愣的看着眼前的小二,这句话是他下意识说出来的。 旁边的袁路也听得一愣一愣。 只有吴小丙与吴小马两个皱着眉头,想说些什么,但似乎有些犹豫。 “额,呵呵,那个,我虽然在这里当店小二,但其实一直也在读书,这我还想以后有机会去考个秀才……”店小二挠了挠头,有些腼腆。 还是个有抱负的店小二。 吴昊扬了扬眉毛,不过,刹那间,他想到点什么,直接开口:“说了这么多,你好像还没回答我的问题。” “哦,对了。” 店小二一拍脑袋,连忙道:“其实说了这么多,我就是想说,咱们阴平城也就刚建成几十年,四周还真没什么可供游玩的名胜古迹。” “早这么说不就好了。” 扯什么阴平城,扯什么以工代赈?!吴昊也懒得多想,暗自吐槽一句,摸了摸肚子,这小二貌似确实知道很多东西,可貌似找不到重点,说了一堆废话。 他刚才只是在点完菜后,随口问了问这小二,问阴平城是否有什么可供游玩的名胜古迹,结果,这店小二直接把这阴平城的来历说了一遍。 说了这么久,愣是没去传菜! 心念一转,吴昊正要提醒。 “那个,我想问问,咱们什么时候能吃饭?” 终于,吴小丙忍不住了,先吴昊一步举了举手。 “对,好饿啊!”吴小马连连点头。 “哎呀,我怎么忘记了,我得赶紧把菜单交给后厨,几位客官稍等!” 店小二惊叫一声,转身就小跑离开。 “……” 现在天色已经黑了一段时间。 吴昊一行人也顺利的到了阴平城,现在他们正在阴平城的一个客栈之内。 这一次,他们总算没有迷路,平平安安的到达了目的地。 只不过,路上驴车的速度貌似有些慢,他们是在傍晚时分,几乎城门关闭的前一刻才进城。 时值夜晚。 他们又费了点时间,才找到这个客栈。 这时已经过了饭点,客栈一楼现在只剩他们一桌。 小二离开后。 吴昊一行人也没说话。 自从在路上有过搬酒坛的事后,袁路与小方两人明显沉默了许多。 吴小丙心里也有事,吴小马现在饿了,也没什么心思说话。 吴昊坐了一天车,浑身不舒服,也不怎么想说话。 所幸。 这家客栈上菜的速度很快。 店小二很快就把一碟碟菜肴以及一大盆米饭送了上来。 吸取了先前的教训,没人与店小二答话,怕他又说一大段没用的废话浪费时间。 吃饭也很顺利。 不过,吃完饭后,事情有了点变化。 “几位客官,你们打算开几间房?咱们这里房间多,几位就算是要一人一间都行。”眼见几人吃饱喝足,店小二殷勤询问。 听到这样的话,吴昊还有些不适应,没有客满的客栈啊,太怀念了! “我们两个要一间,至于他们,你们问他们!” 吴昊还没来得及决定要几间房,袁路已经迫不及待开口。 “二哥,你不跟我们住一起了啊?我们不是一直住一起的吗?”吴小马眨巴眨巴眼睛看向袁路。 袁路倒是没料到吴小马会问,但他看样子是打定了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