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关省长思考片刻,表态道:“也好。他是老书记,又是省领导,应该更有发言权。”

就凭龚书记、关省长一句话,决定天平向哪边倾斜的砝码,当即就交到洪大光手中,后者意见瞬间具有了力压千钧的分量!

说实话,阳城三年搭档,廖志国与洪大光固然配合得不错,所谓委府和睦也赢得了一片叫好之声。可这种状况,完全建立在洪大光韬光养晦、蓄势待发的基础之上,并不代表他对廖志国的做法没有看法,更不表示他愿意将书记大权拱手交于廖氏。何况,苗长林身为阳城“土著”,与洪大光共事多年,早年既无矛盾,近年也做足了功课,私下里甚至早就眉来眼去、暗渡陈仓。因此,洪大光的态度其实并不明朗,更谈不上对廖志国有利。

省里消息传到阳城,正当洪大光准备施行其阳奉阴违、首鼠两端伎俩时,黄一平当初保存的一盘录像,发挥了巨大作用。

两年前的夏季某日中午,洪大光在阳城大酒店不慎弄伤了腰,不能动弹几近一年。其时,廖志国采纳黄一平建议,高调宣扬洪大光日夜操劳、因公负伤的事迹,使之在媒体与省委领导面前出足风头。也因此,洪大光才肯于让出权柄,使廖志国提前过了把全面负责的瘾。当然,洪大光此次顺利晋升,与此也不无关系。那次事发后,黄一平第一时间调看了酒店录像,发现洪大光负伤现场并非楼梯,而是高档客房;受伤前后,其绯闻女友、酒店公关女经理曾悄然出入,且行踪诡秘、仓促。此录像,黄一平调阅后即秘密保存,除廖志国外再未示于第三人。

得知省委将派员征求洪大光意见,廖志国正一筹莫展,黄一平却马上想到了那盘封存的录像。他将录像交给廖志国,说:“洪书记马上到省人大高就,您一直在考虑送点什么有特色的礼物。我觉得,这个倒还不错。”

廖志国接过录像,立即双目放光,当晚即亲自交到洪大光手上,说:“当时就让人取下来了,一直在保险柜里放着,现在你是省领导,应该物归原主了。”

洪大光伸手接过,马上掂出录像的分量,心里纵然打翻了五味瓶,嘴上却连连表示:“谢谢!太谢谢了!”

面对省委来人,洪大光自然懂得如何作答。如是,廖志国这才战胜苗长林,坐上了市委书记位置。

梁副省长虽然明里力挺廖志国,可私下也对他多有批评,甚至暗中施加不小压力。比如,关于“鲲鹏馆”项目,梁副书记主张采取紧缩政策,分批实施,不要贪大求全搞得特别显眼,尤其对地方财政不能构成太大负担。再比如,在对待干部的使用问题上,要注意掌握政策和策略,平衡各种力量,不要搞明显的亲疏厚薄,特别是在处理对立面、反对派时,一定要掌握分寸,不要给人造成口实、授人以柄。还比如,匿名信屡有提及的生活作风问题,梁副书记提醒:“这个事情表面看来是小节,却往往容易坏大事。作为异地工作的领导干部,孤身一人在阳城,未必一定要单独住在宾馆酒店,那种地方易于招惹是非,还是应当搬到便于干部群众监督的地方嘛。”

中国式秘书3 第一章(10)

梁副书记对廖志国敲打最狠处,是关于苏婧婧利用书画、藏品进行权钱交易的事儿。事实上,梁副书记凭借与苏家的世交,以及自身在官场经历多年的体会,自然能够感觉出匿名信所指并非空穴来风。可是,对于这种事情,即使像他这样的领导与长辈,也不便说得太直白。于是,他向廖志国郑重建议:“还有一年就要进行党委换届,在这段敏感时期内,最好能让婧婧出去避一避,而且走得越远越好。你们儿子不是在美国读书吗?孩子未成年,一个人在国外生活不能自理,母亲陪读天经地义嘛。等到党代会开过了,可以马上再回来。现在这样的形势,她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的亲属,本身也是党员干部,应该顾全大局,做出一点自我牺牲嘛。”

对于梁副书记的上述种种告诫,廖志国当然不敢怠慢,马上作出一系列快速反应,包括暂停“鲲鹏馆”二期工程,缓动、慎动各级领导干部,搬到市委大院内的普通公寓住宿,等等。

至于苏婧婧避让一事,则令他陷入了极为困难的选择。

5

马处长所说的匿名信中,对于苏婧婧插手阳城政务、大搞权钱交易的指控,虽然未有具体细节佐证,却是重点攻击的目标。对于个中实情,别人可能不掌握,廖志国或许也不完全了解,可黄一平却是一清二楚。而且,由苏婧婧参与的那最后一票赌石买卖,更是差点弄得人仰马翻,捅出天大纰漏。

读者诸君还记得那个黄一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