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 (第1/4页)

“嘿嘿,早些时候我们已经出去了,在那个售卖楼花的地方,胜字头的人看见我们,连屁也不敢放一个。”一个男的一说,其他人就笑。

杨楚生也笑,又问了一下业务,点着头又说“资金要做出合理的分配,楼花适合做长线,我们就以股票所赚的利润,来付给客户的利息。但股票也要注意,要买进质地比较好的公司。”

“我们的股票,最多的还是买进房地产公司的。”副经理也说。

“航运也不错,香港的航运随着内地的经济发展,还会更好。”杨楚生说完了,拿起茶喝一口又说“就这样吧,我还有事。”

十四娘也就送他到楼梯口,她还有事呢。

杨楚生就跑工厂,反正就想再让几个工厂老板,到他们那里办厂。现在这一开放,身处距离香港五六百公里的平县,想让老板们到他们那里投资,当然比过去难了。人家珠江三角洲一带也在争,港商们到那边设厂什么的,比在平县当然方便,而且还能节省成本。

昨晚九龙城跟几个帮对决的事,外面的人还真不知道。最少被杨楚生请到的这一帮老板们,没有人说起这事。

杨楚生请的这些人,谁都来,当然不用他说,这些人也知道他为什么要请他们。

“杨先生好啊!”陆续到来的老板们,一见杨楚生跟十四娘,就亲热得不行。

“大家好,很久没有跟老板们见面了,我敬大家一杯。”杨楚生举起酒杯笑着说。

潘先生也来,这老哥们可爽了,跟杨楚生合作的那家工厂赚钱了呗。

杨楚生放下酒杯,开始进入正题“这次过来,是想请大家到我们那里合作办厂,现在内地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时代了,现在办厂的条件比以前更好,头三年当地政府不会跟你们收税。”

一位老板笑着站起来,拿起酒杯朝着杨楚生举一下就说“现在香港人要办厂,也是跑珠三角,跟你们同等优惠条件的情况下,我们的成本能节省不少。”

“但是人家的加工费用比我们贵,我们的加工费,只是你们向客户所收取的加工费的五成,人家是六成,这一成的加工费,也够运输成本了。”杨楚生也笑着说。

“现在我们有两家厂,十四娘的厂先别说,好与不好,潘先生就有感觉。”杨楚生喝一口酒又说。

“条件是很好,但我还是担心,那边的政策说变就变,搞不好工厂投产没多久,政策又变了。”另一位老板也说。

这种话最难回答,杨楚生也清楚,一些胆子小的老板,这样的担心也不是多余,说变就变,就是那边的特色,变得连百姓都不相信,何况这些老板们。他又不是政策的制定者,你跟人家保证不会变吧,人家也不会信。

“但是你们要是继续守着香港的工厂,那就得眼睁睁看人家赚钱,现在香港的工资涨得快,你们这些开加工厂的,最先爱到冲击。加工费提不起,工人的工资一涨,物价和一些配套费用也跟着涨,还能有多少利润?”

杨楚生说完了,看大多的老板在点头,又说“内地的劳力多,工资又便宜,不用过几年,会使香港的加工业陷入困境。”

这个说法,这些老板们也认同,另一位老板还问潘先生“你那个厂一年能赚多少?”

“每个月四五万美金啰。”潘老板说完爽爽地笑,他正想再办一个呢,香港这边的工厂,他也打算不要了。又笑着说“去年听杨先生的话,是一条很赚钱的财路。”

“嘿嘿,能赚钱的,只有抢在别人的前面,内地现在正急于吸引投资,咱们国人的聪明程度,你们也不会不明白,慢些时候,我们自己也会搞工厂,到时就没有各种优惠了。”杨楚生算是加点蒙吧,但这种蒙也是善意的。

请了这些老板,多少都有效果的了,杨楚生也不能招得太多,有四个老板也想到他们那里办厂就够了。准备两家办在滨海市,这是他承诺要让回城的知青进厂的。

“嗨!”十四娘一进卧室,叫着就往床上躺。

“早点休息吧。”杨楚生洗完澡,往床头一靠就说。

“然后你明天又要走。”十四娘说完了,一条雪臂勾住他的脖子,又将双唇往他的嘴巴凑。

“我那边还忙呢,不只是那两个工厂和一个大队的事情,我还管着全县的农村改革。”杨楚生一说,也张开嘴巴,含住十四娘在他双唇间来回滑动的那条娇滑。吸一下滑滑嫩嫩,还有一股如清泉般的香津气息。

十四娘也是故意说的,谁不知道他忙,只是他又要走了,心里当然也有一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