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 (第1/4页)

┎恍欧��踔廖薹ǚ�冢�绕涫遣荒苎怪苹蛘呔�涯切┌抵写来烙���恕�

李世民沉吟片刻,沉声道:“下旨给李绩,让他统领河东各州兵马。随时做好出击准备,在后面策应谢逸。”

“是!”宰相和大臣们自然是遵命行事的,心中越发感慨李恪和谢逸的运气好了,李绩亲自出马。哪怕只是在后面策应,其威慑也很大,只怕是叛军听说之后直接会闻风丧当。有这样强大的后盾,谢逸和李恪还有什么怕的?必然是自信心满满。战无不胜,一往无前啊!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命岑文本发挥专长。写一篇讨伐李佑的檄文,公开向天下昭示李佑的罪过,并标明皇家平叛的决心。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一众大臣们走出承庆殿的时候,心中满是感慨,同时也意识到一个问题。今天在承庆殿等了那么久,似乎没有什么必要啊。

除了汇报了一些情况,好像压根没有商量什么,全都是皇帝陛下乾纲独断。皇帝耽搁了一段时间没有及时前来承庆殿,究竟去做了些什么他们不知道,也许是思考对策吧!

诸位大臣们走出承庆殿的时候,恰好遇到老宦官匆匆忙忙而来,皇宫上空的黑烟尚未散去,显然是出事了。

皇宫里出事了,诸位大臣们本身在宫内,且都是消息灵通之人,所以很快便知晓的很清楚。

首先一个,阴妃娘娘在寝宫之中上吊自杀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诸位大臣只是略微唏嘘,但并未有太过强烈的反应。这件事发生一点都不奇怪,儿子谋反,做母亲的能怎么办?没有颜面面对天下和世人,或者不想成为儿子的拖累,或者……

总而言之,原因可以有很多很多,这个时候阴妃似乎只有死这一条合适的路可走。反倒是如果阴妃还活着,反而会显得不太正常。

这种情况就和古代和亲的公主一样,成婚之后双方交战,公主夹在其中无疑最为为难,往往要么是郁郁而终,要么是自杀身亡。

总而言之,阴妃就这么死了,这让齐王李佑的谋反事件一下子又蒙上了一层阴影,显得越发的悲凉。

也有大臣心中暗想,或许皇帝陛下迟到就是前去面见阴妃,那么阴妃之死究竟是无言面君,还是被皇帝陛下逼死的呢?

无论是谁,心中也只是浮现过这么一个念头而已,谁也不敢揣测君父,只会心中暗叹一声罢了。

可怜阴妃先是娘家尽数伏诛,好不容易熬到今日,眼看着有了盼头的时候,唯一的儿子又走上了这么一条绝路,想想也是可怜人。现在自尽身亡,死后能不能陪葬昭陵都是个未知数……

除此之外,皇宫之中他恰巧发生了一件事,长乐门内起火,不过幸好没有造成什么伤亡。

这件是外人眼里或许不当回事,毕竟失火是常有之事,但在这群知晓很多高级机密的大臣们面前,这件事便不那么寻常了。

长乐门内住的是谁?隐太子妃郑观音是也,虽说是幽禁,但李建成的身份已经恢复,郑观音皇嫂的身份不可小觑。

她的居所发生了火灾,还是今天这个特殊的的日子,很耐人寻味啊,这事该怎么说呢?

众人心中都不约而同浮现出一个问号,尤其是长孙无忌,他蓦然想起好像在什么时候看到过阴妃匆匆忙忙从长乐门那边走过。

当时便觉得有些诧异,也有几分怀疑,但事后并没有仔细追究调查,否则……

突然之间。长孙无忌心中便明白了许多事情,齐王李佑的反叛的原因似乎的有解释了,阴妃之死和长乐门的火灾似乎也有解释了。

原来如此,之前长孙无忌还很是不解,但现在心里却格外通透……他隐约也明白了皇帝今天为什么会那么冷静,原来背后有如此复杂的原因。

悲剧啊,说到底这是皇家内斗的人伦悲剧啊,这事真是……

长孙无忌暗叹一声,然后悄然走过,事到如今这些话只能烂在自己肚子里。自己曾经察觉到阴妃和郑观音有来往的事情谁都不能泄露,过去没有过,没能够阻止悲剧的发生,这个发现就毫无意义。

现在说出来可不仅仅会被人笑话是事后诸葛亮,更要紧的是皇帝可能会怀疑自己,认为是自己故意不说出来,甚至故意纵容阴妃和李佑走上邪路。

虽然自己自始至终没有这个意思,但是皇帝未必这样想,毕竟自己是国舅。有三个皇子是长孙家的外甥。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己是完全有这个动机这么做的,毕竟少一个皇子,对长孙家外甥的威胁就少一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