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1/4页)

不等李景桓开口,安宁小娘子便声泪俱下道:“父王,我们遇到了了歹人……”

听过女儿的一番叙述之后,李道宗顿时勃然大怒,灵州地界上竟然有这样一支神秘武装隐匿,有图谋不轨之意。

竟然还险些动手伤及自己的儿女,当真是胆大包天啊,如果不是遇到使团,一双儿女还回得来吗?

李道宗不禁有些后怕,至于儿子的些许“不肖”和任性已经全然不放在心上,毕竟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没事就好,接下来的事情交给为父就好。”李道宗轻声安慰,对女儿很是宠爱。

片刻后才转身问道;“景桓,你可有察觉,那些究竟是什么人?他们意欲何为?”

“什么人不知道,但根据当时的情况,也是冲着使团去的,父王不妨问问谢学士,看他们是否得罪了什么人。”李景桓的回答很冷淡,对谢逸一如既往的不友好。

李道宗看在眼里,不由脸色一沉,大概是觉得不好意思,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而看向谢逸。

谢逸很自觉上前,笑道:“王爷,原来这二位是府上世子和郡主,谢逸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怎么……”李道宗微微有些迟疑,大概是觉得谢逸不认识儿子和女儿有些奇怪。

“啊,世子和郡主思虑周全,想必有什么顾虑,不曾表明身份,只声称是灵州刺史府官员家眷。”

谢逸忙道:“也怪下官有眼无珠,世子和郡主这般尊贵气度,岂是寻常人家能有的,我竟没看出来。”

李道宗讪讪一笑,微微有些尴尬,按理说当时的情况下,确认使团身份后,李景桓兄妹也及时表明身份求援的。

但李景桓并没有这么做,原因是什么他自然是清楚的,好在谢逸“懂事”,及时帮忙打圆场,否则江夏郡王府可就要丢人了。

“谢学士说哪里话,不过是两个不成器的孩子罢了。”李道宗笑了笑,这才为谢逸介绍,李景桓正是李道宗长子,未来要承袭江夏郡王爵位的世子。至于女孩李安宁,乃李道宗之女,爵封金城郡主。(未完待续。。)

第一九〇章 使至塞上

金城郡主?

谢逸搜罗自己掌握的唐史,只有一位嫁到吐蕃的金城公主,不过那是唐中宗时的事情。

贞观年间倒也有一位嫁去吐蕃的公主,就是那位名垂青史的文成公主,两者的封号相去甚远,应该没什么关系。

谢逸听到这个封号,更多是一种感慨。

按照古代制度,帝王之女称公主,亲王之女为郡主,李道宗是郡王,按理说他的女儿只能为县主才是。

但他的女儿确被封为金城郡主,皇帝不糊涂,三省也并非疏而忽违背制度,多半是有意而为之。

目的大概算是施恩吧,古代这种事经常有,有时候要施恩于某臣子将领,但碍于制度或其他缘故,不能直接加恩。

所以便采取一些恩赏家人的做法,比如讲其母其妻册封为诰命夫人,幼子封爵等等。

这几种比较常见,比如英国公李绩北征突厥有功,他的一个幼子尚是顽童便被册封为郡公就是这个道理。

李道宗因是李世民的从堂兄弟,按照古代宗族五服制度,算是宗室,但毕竟亲疏有别。若非自晋阳起兵开始便多有功劳,恐怕被册封为郡王都不容易。

也正是鉴于其功劳,才能以及在朝堂上的重要性,朝廷和皇帝都需要对其多加恩赏。然而李道宗的爵位肯定是不能再升了,郡王已经是到头了。

所以只好在其儿女身上做文章,其儿子是继承人,自然也不好随便加封,女儿则无所谓。

县主封为郡主,不过是个名号而已,最多是多一郡之税作为郡主的用度,为其“汤沐邑”罢了。

再多也没有什么实际影响,而江夏郡王府却算是得了偌大的面子。于是乎恩臣都高兴,感恩戴德,相得益彰便顺理成章。

毫无疑问,李世民对李道宗相当看中,多有重视是不争的事实。

“见过世子,郡主!”没办法,君臣有别,谁让人家是皇室呢?不见礼不行啊!

金城郡主李安宁倒是客气,急忙阻止,但世子李景桓就不那么友好了。心安理得地占了谢逸的便宜,表情依旧冷淡。

李道宗的表情难免尴尬,可是他又开不了口,什么都不能说。

自家儿子喜欢的姑娘嫁给了谢逸,然而被对人家不客气?好像有些道理,但纵然他李景桓曾对郑丽琬有意,也得表达出来,或者说众人皆知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