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1/4页)

至于东宫和齐王府的交往……当时李佑不曾谋反。太子殿下身为长兄,与兄弟来往。兄友弟恭,这有什么问题吗?”

他很镇定,但此时的镇定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尤其是不断用反问式的语气。要知道,孙附加只是问他有什么看法,问题里本身没有给此事定性。并没有任何觉得他与阴弘智,齐王府和东宫交往有问题的意味,但他的回答却反应略微过激。

谢逸看在眼里,暗中不有暗自摇头,孙附加这等在大理寺浸润多年的老手哪怕不懂心理学。也能看出其中的异常来。

到底是真的有问题,还是心态不对,总而言之纥干承基的状态很不好,至少开局不利。

孙附加没有片刻的沉吟,继续问道:“如果只是这样当然没有问题,但阴弘智称曾通过你与太子殿下有过秘谋,商讨齐州与长安共同谋反,里应外合之事?可属实?”

“污蔑,一派无言!”阴弘智的反应略微有点大,沉声道:“齐王府和东宫只是寻常的礼尚往来,我与阴弘智往来也只是谈谈风月,绝不曾有谋逆之事。”

“阴弘智和李佑还声称华阴的谋逆乃是东宫所为……”

“污蔑,纯属污蔑。”纥干承基大声道:“此事与东宫毫无关联,阴弘智此举存属污蔑,总不能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朝廷和大理寺不能偏听一面之词,任由旁人污蔑东宫,污蔑太子殿下吧?

该说的我都说了,其他事情烦请大理寺仔细调查,找出实质性的证据,查出真凶,还东宫清白。”

纥干承基撂下这句话之后便不再配合,或者说他认为已经没有配合的必要。

他的话说个没错,现在这些话都是阴弘智的一面之词,也许确实是事实,但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又能怎么样呢?

只是这实质性的证据该上哪去寻找呢?

孙附加显然也有些许犯难,李佑和阴弘智两人虽然言之凿凿,但一直没有拿出证据,比如双方来往的信函之类的。给出的理由是信任都是阅后即焚的,所以肯定不会有留存云云。

虽然通常来说确实是这样处理的,但也不排除信口雌黄的可能,所以没有什么说服力。这方面是很难找到证据的,所以基本没什么可能。

至于华阴袭杀案的进展,大理寺和地方官府都全力调查,据说太极宫还派出了相关密探。但是到目前为止,似乎暂时没有什么进展,因此一个偌大的难题出现在了眼前。

这可如何是好呢?

孙附加为难的时候,谢逸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也许我们可以在李佑和阴弘智身上找找突破口。”

“谢学士,不知此话怎讲?”孙附加顿喜上眉梢,连忙追问。

谢逸道:“尽管他们信誓旦旦和东宫有联系。且是谋反这等大事,必然多有商量密谋。李佑和阴弘智应该都知之甚详才对,现在把他们两个人分开审问,然后在核对细节,也许能发现什么。”

“谢学士所言有理,但……在此之前他二人一直是关押在一起的。完全有可能相互串供,现在分隔审问还来得及吗?”孙附加对此抱迟疑态度。

谢逸沉吟道:“也不见得,即便是串供,但是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天衣无缝呢?分开审问,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总会有收获的。期间还可以用点审讯手段,这方面孙寺卿应该比我更清楚。”

孙附加道:“所言甚是,为今之计。值得一试。”

方法或许奏效,但谢逸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来得及吗?如果这件事真的事出有异,那么大理寺这边审问的时候,那些人肯定不会坐视不理,也许会有更为歹毒的招数放出来。

结果会怎样,还真不好说……

……

自打风波出现的这些天,魏王府一直很平静。好似完全置身事外。

但事实上,这样的大事。李泰自然可能不闻不问?某种程度上,他现在比任何人都紧张,都更为在意眼前的局势。

如果李佑和阴弘智这件事能把李承乾拉下马,毫无疑问他是最大的受益者。

尤其是当他得知纥干承基被带去大理寺的时候,李泰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仿佛胜利已经在望。

“殿下。东宫已经是风雨飘摇了,这一次他们是在劫难逃,您就等着好消息吧!”刘轩很及时地送上一句马屁。

就现在的情形来看,如果东宫有变故,太子李承乾倒台之后。身为嫡次子的魏王李泰无意识最合适的储君人选,机会最大。

“别着急,现在只凭着李佑和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