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至少最前期该沉住气,韬光养晦应该是一种上佳策略才对。

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再出手,或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才是最好的策略。最不济,还能以不争换取自保的希望。太过冒头,那可就是不死不休了。

最重要的是摸准皇帝的心思,杨妃隐约感觉到李二陛下在部棋局,所有人都算是棋子。棋子想要生存,想要谋求进展,都要懂得棋子的生存之道,懂得顺势而为。

想到了这一层,杨妃心中打定主意,对儿子谆谆告诫,字字珠玑。(未完待续。。)

第二三四章 称心如意

有道是风吹草动,哪怕很微弱,只要有风起,就有人感觉到。

三位皇子入承庆殿的情形传开之后,长安城里很多明白人就炸开了锅。

太子殿下失宠,陛下已生易储之心。

这种各样的猜测不胫而走,立即让很多人内心澎拜,很不安分。

魏王李泰作为亲历者,感受尤为明显。

想起父皇对太子李承乾那不满,甚至有些厌恶的神情,李泰就忍不住的得意。无他,因为父皇对自己称赞有佳,关怀备至。

如果是往日,李泰还担心过于招摇,被太子所忌讳。但这一回,他完全不介意,纵然那位太子大哥瞪红了眼,又能如何?

只要父皇不喜欢,东宫谁居还不一定呢?何必低声下气呢?

长幼有序,尊重兄长是一回事,但君臣之别才是关键,一旦发现有机会取而代之,李泰那还管那么多。

此时心中只想着,如何继续放大父皇对太子的不满,早日彻底将太子从东宫赶走。

“殿下,恕属下冒昧,不可得意忘形啊,陛下只是微微对太子不满,废黜二字尚且甚远。”

魏王府中,刘轩沉声道:“若陛下无废立之意,或者暂时尚无此意,殿下的一举一动就应当格外小心才是,切勿不可因小失大,被人抓住把柄。”

李泰闻听此言,微微错愕,旋即点头道:“你所言不错,确实是这个道理。”

刘轩道: “太子虽然表现不佳,略有不肖,但尚未到失德的地步,现在说废立当真言之过早。不过陛下既然已经流露出这层意思,如果太子殿下继续不肖。那结果可就不好说了。”

“当下这个处境,确实有些为难啊!”李泰忍不住轻声感叹,悠悠道:“这种情势下,本王该当如何,不动不对,动亦不对。”

“确实。太子背后还有一批支持者,是不会眼睁睁看着东宫倒台的,所以必然会竭力保全太子。除了让太子表现优良,挽回“”圣心,让太子有功绩外,便是除去威胁者。”

刘轩道:“殿下您是诸皇子中最聪慧,最得陛下宠爱者,东宫必将殿下视为最大威胁,将魏王府视为眼中钉。所以殿下纵然什么都不做。东宫也不会安心的。”

“是这个道理,既如此,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做点什么,把太子从东宫掀下去,唯有如此,方式自保之策。”李泰素来自视甚高,对九五之位一直有想法。只恨比李承乾晚生。

如今李承乾表现不佳,大有自掘坟墓之意。看到希望和机会,李泰自然少不得蠢蠢欲动。毕竟自己在诸皇子中最有才华,且是最得宠爱的嫡次子,如果储位有变,自己无意识最佳候补的皇子,这种事情自然就要用点心思了。

“太子是陛下所立。若太子并非不肖到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陛下不会轻易废黜的,推翻自己的圣旨有损君王威严,而且有玄武门之变在前,在嫡庶长幼方面陛下会格外重视。”刘轩道:“所以任何外在的经营都毫无意义。唯一能动摇东宫的办法便是让太子越发不肖,让陛下和天下人看到太子的不堪,到时候纵然陛下顾虑,也不得不忍痛决断。”

“说的没错,这样的话,就等若是要利用太子的缺点……可惜我们在东宫没有人,否则……”

刘轩摇头道:“殿下莫急,不必在东宫安插人,那样若被发觉,反而会留下把柄。至于太子的缺点……属下已经想到一个办法。”

“快快,说来听听。”李泰听闻,顿时相当迫切。

刘轩道:“殿下可还记得那些传言?”

“什么传言?”

“太子殿下成婚很早,文德皇后在时曾往东宫安排了不少美姬,可是直到今年,太子妃才有身孕生出一子,而其他姬妾从未喜讯。”

刘轩笑道:“据宫中消息,太子殿下甚少宠幸姬妾,有人揣测是太子妃善妒,或太子有意让太子妃早生嫡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