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也不知是灾民饿极了,还是觉得能与君王共进一次晚餐是极为荣耀的事情,行为远比后世追星族更为狂热。

谢逸感慨的同时,李世民似乎沉浸在万民敬仰的陶醉之中,而一旁的程知节神色却越发紧张起来。越来越多的百姓涌过来,万一其中混上几个刺客,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此间人多,鱼龙混杂,您还是……”

“怎么?”李世民白了一眼,悠悠道:“臣既然来了,怎能轻易离开?好好的,有什么可怕的?”

房玄龄也劝道:“陛下,君王不立于危情险地,这会您身边的侍卫不多……要不,您暂且移驾?”

李世民自我感觉良好,断然拒绝了程知节和房玄龄的建议,甚至有上前亲自为百姓盛饭的打算。

此举确实很亲民,能够收买人心,史书上也能留下吾皇亲赐饭食的仁爱美名,只是随行人员和侍卫的压力很大。

看着程知节紧皱的眉头,谢逸很是同情。最近这段时间,他算是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见解,李世民确实称得上明君,英明神武。

但他终究是凡人,是凡人就会犯错误,会有疏忽懈怠、糊涂迷瞪、得意忘形的时候,有时还有些任性妄为。这种时候,还往往不听人劝,与朝堂上那个善于纳谏的李二陛下大相径庭。

人格分裂吗?谢逸不禁摇头,这种人,真是难伺候!

好在自己只需要和房玄龄一样,跟随李二身旁便是,真正费力费心的还是程知节。

今日李孝恭父子留守营地,他负责贴身护驾。不仅要把控现场秩序,还要时刻盯着人群提防可疑人,还不忘派出贴身御卫护在李二陛下身边,当真是不容易。

好在陕州刺史崔知温从旁协助,共同努力下,涌上来的诸多灾民总算是愿意有序排队,依次上前领取饭食。

李世民和房玄龄、谢逸和礼部侍郎李百药等人上前,组成“君臣爱民天团”亲自为灾民盛饭。

本来这又将是一个被历史铭记,需要阎立本作画留念的场面,可惜顷刻间异变陡生。

正在排队的人群中莫名起火,几个满身失火的灾民大声惨叫,如同无头苍蝇乱撞。周围的百姓见状自然害怕,下意识躲避起火之人,加上有人刻意起哄,场面顿时开始乱套。

“护驾!”火苗蹿起的第一刻,程知节便敏锐地发觉异常,呼喊侍卫护驾。

“护送陛下离开!”程知节很果断,只是四散的灾民太多,受惊后场面混乱,处处堵塞,想要离开哪那么容易?

尤其是有人在人群中挥舞刀剑之后,场面彻底失控,混乱之中,一群刺客扑了上来,朝李世民扑了过来。

刺王杀驾!

这种小说、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桥段,真真实实出现在面前,谢逸少不得有些惊慌,毕竟自己也处在危险之中。

他下意识握紧了随身而带的电警棍,这玩意已经放了一年,或许早就没电了,但抓在手中多少有点安全感。

“护驾,保护陛下!”

程知节声嘶力竭地大喊一声,一旁的崔知温和李百药战战兢兢,早已没了世家子的风度,就连素来镇定的房玄龄也变了脸色。而李世民则是一副处变不惊的神情,也不知道真从容,还是给吓傻了。

当此之时,贴身护在君前的侍卫并不算多。但如果能形成一个密封的保卫圈,刺客很难冲杀进来。

但在慌乱的灾民冲击下,这样的保护圈只能很小很小,而刺客在人/流的掩护下,直接冲到了近前。

刀光剑影闪过,兵器相交之声随即传来,刺客已经与侍卫混战在一起,场面很是惊悚。

程知节提剑指挥,不断呼喊,神色凝重到了极点。求救的讯号已经传出去,但护驾的兵卒赶来,并彻底稳定局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必须要撑过去才行。

李世民依旧从容不迫,房玄龄依旧保持起码的淡定,陕州刺史崔知温已然是两股颤颤。一来,皇帝东巡归途遇刺,会不会牵连到山东世家?这二来,刺杀偏偏发生在陕州地面上,作为地方刺史,绝对是难辞其咎。

谢逸是头一回遇到这种事,有点好奇,却也有点紧张,唯恐刀剑无眼,伤及自己。虽说一直在李世民身边,却没有房玄龄那种护君王于身后的举动,舍己救帝王那种事,谢逸很“惭愧”,自己的觉悟还有待提高。

谁让他李世民非要作秀,这些傻逼了吧?活该!

刺客显然是有备而来,且都是一等一的好手,甚至有死士之风,战斗力强悍异常。全然不顾伤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