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杜氏抬头看去,只觉得整个房间的布置与淮阳老宅寝室完全一致。不仅是一模一样的热炕,就连窗下的那两个烛台都完全一致,只差点燃两支红烛,便是临别前那个旖旎却又遗憾的夜晚。

“三郎……”杜氏开口却又不知该说什么,看得出来是谢逸特意用心,意欲何为似乎也……

“好了,乖乖躺着养伤,待伤口完全愈合,我带你们出去逛逛,好好看看长安盛景。”谢逸笑道:“对了,还有带你去孙神仙那看看,补血补气,调理身体!”

几句话后,杜氏卧榻休息,谢逸欣然离去,难得做了一回纯洁好青年……

……

李世民祭奠过天地祖宗之后,便启程回了太极宫,直入承庆殿。

东巡归来第一天,少不得有些忙碌,一批重臣立即被召入了承庆殿。比如太子李承乾、司空长孙无忌、中书侍郎岑文本,随同伴驾的房玄龄亦和魏王李泰亦在其列。

“朕不在的这些日子,你们辛苦了!”毫无疑问,李二陛下这句话是说给长孙无忌和岑文本听的。

虽说是太子李承乾监国,但实际上却离不开这二位辅佐之功。岑文本坐镇中书,保证三省六部运转如常,长孙无忌则更像是中流砥柱,确保长安风平浪静。

“陛下言重了,这都是臣之本分。”长孙无忌和岑文本异口同声。

李世民笑道:“哎,莫要谦虚,承乾年轻,朝政上的事情少不得你们多费心。”

岑文本躬身道:“太子殿下聪慧勤勉,处事得当,臣不过是从旁协助帮衬而已!”

“嗯!”李世民笑道:“承乾,听到没,岑侍郎在夸奖你!”

“哪里?”李承乾谨慎道:“政务儿臣自不敢疏忽,只是儿臣到底年轻,经验不足,多亏了舅舅和岑侍郎指点协助,才能从容处理。”

“知道谦虚,很好!”李世民悠悠道:“不过你也不必谦虚,三省六部的公文与奏疏都有副本送去洛阳,朕都看过了,还算勤勉,处事也得当,不错!”

闻听此言,李承乾顿时心花怒放,不过表面上依旧谦虚道:“父皇谬赞了,这段日子儿臣深感学识与为政经验不足,还需多向父皇学习,多读书,多请益才行。”

李世民点头欣慰道:“好,那就你多辛苦些,朕每日批阅完奏疏后,会让人多送些去东宫,你好生学习。”

承庆殿里,顿时一副父慈子孝,君臣默契的情景,不过魏王李泰心里则有些不大舒服。辅臣称赞,父皇嘉许,太子在加分啊,旁人哪里还有机会?感情自己在洛阳忙活了大半天,好似没有什么直接成效,真是……

那边李承乾沉声道:“父皇东巡本就辛苦,又遇洪水和行刺,儿臣委实担心。”

李世民眉头微动,笑道:“没事,都过去了,多亏了淮阳出了个谢逸,先献良种后挺身救驾,省去不少麻烦啊!”

谢逸!

听到这个名字,承庆殿里众人皆是心中一动,李承乾想起了纥干承基的那些话,而李泰心里却莫名怒意生……

“太子妃身体如何?”李世民不忘问一声儿媳妇的身体,关心一下肚子里的嫡长孙(女)。

李承乾赶忙道:“有劳父皇记挂,苏氏已有五个月身孕,眼下一切都好!”

“嗯,让御医和宫人妥善照料,务必小心。”

“是!”李承乾欣然领命,不管对苏氏是否有感情,但腹中之子他十分重视。

……

众人纷纷告退,唯独长孙无忌被留了下来,意料之中的事,谁也没觉得意外!

长孙无忌是秦王府出身的重臣,也是李二陛下的大舅兄,又有少年相识的情分,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是旁人可比的,也最得信任。纵然是房玄龄,恐怕也略有不如。

“辅机啊,这半年来……关中一切都好?”

长孙无忌心头一动,回禀:“算是不错,没出什么乱子。”

“那就好,你费心了。”李世民心领神会,旋即又问道:“辅机啊,这些日子…承乾怎么样?”

刚刚夸赞过太子,此时又这么一问,显然是颇有深意。长孙无忌眉头一动,轻声道:“太子殿下勤恳,政务处理妥当,有几件事办得还很漂亮。”

“嗯!”李世民点点头:“就这些?你这个当舅舅的可不能太宠着外甥,容易把他宠坏的。”

“陛下……”长孙无忌顿时为之语塞。

李世民悠悠道:“承乾这一两年似乎与某些朝臣走得颇近……东宫有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