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部分 (第1/4页)

“哼,当初真该一刀杀了你。”李世民拳头紧握,似乎有些后悔。

“现在后悔了?可惜晚了,不出意外你那个宝贝儿子李佑反了吧?果然没有让我失望。”郑观音咯咯直笑,颇为得意。

“果然是你。”听到这话,李世民直接恨的牙根发痒。

“果然如此。”郑观音回应一句,笑道:“自打你进门的时候,我便知道,阴妃那个小贱人和你那个宝贝儿子李佑没有让我失望,否则你怎么可能来看我这个糟老太婆?

哈哈,很好很好,如此我便满足了,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建成和孩子们在下面等得太久,该去陪他们了。”

“毒妇……”

郑观音冷笑道:“我是毒妇没错,还不是被你逼的,知道我苟且偷生这十七年为了什么吗?不就是为了让你难过吗?

哼哼,你现在是不是很难过?父子反目相残,哼哼……其实这事吧,不能完全怪我,阴妃但凡聪明点,活着你对他和李佑好一点,我哪里有机会钻空子呢?不过这对你而言不算,当年能对亲兄弟下的去手,现在不过换作是儿子罢了,反正你儿子那么多,少一个不少……”(未完待续。)

第三五二章 爱子心切

郑观音旧事重提,句句锥心,用心险恶,李世民的心里血流如注。

不过他并未怎么样,只是脸色铁青离开了长乐门,不过老宦官听的清楚,里面有一阵阵凄厉的叫声传出。

李二陛下没有做出任何吩咐,老宦官自然不敢自作主张,却也不敢掉以轻心,只好命羽林卫的士兵将此间严加守卫,等候皇帝陛下的吩咐。

可是没等侍卫们站到岗位上,异变就发生了,长乐门内突然火起,郑观音**了。

李二陛下此时已经前往承庆殿,,压根没有心思管这些事情,但老宦官并不敢掉以轻心,这火还是要救的,能不能救下不好说,但这个行为是要有的。

不管怎么说,郑观音都是当年的太子妃,陛下的皇嫂,如果被烧死在皇宫之中,少不得会有风言风语。当此之时,齐王李佑叛乱,天下风声鹤唳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出现如此情形的好。

只是这边才在救火,那边又传来消息,阴妃服了鸩酒……

素来心思沉稳,泰然自若的老宦官也有些坐不住了,心里下意识有些慌乱。

……

皇宫里的侍卫们忙乱的同时,皇帝李世民已经回到了承庆殿,不管心中有多少不快和愤恨,现在他都必须冷静下来。

国有叛乱,正是最为危险的时候,必须要尽快处置,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尤其这个叛乱之人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那就更加不能懈怠了。

承庆殿里,当朝宰相要员都已经等候多时,叛乱离开是封建王朝一等一的大事,可谓十万火急。因此一干大臣们多少有些火急火燎,站在承庆殿里相当的不淡定。可是到来之后却发现皇帝不在,且干晾着他们许久。

这事……

天下是你李家的,不能因为叛乱的是你儿子你就不着急啊?这局面,怎么有点皇帝不急……大臣急的意思。

这叫什么事呢?

尽管大家心里有点嘀咕,但谁也不敢宣之于口,也许皇帝陛下有什么为难事耽搁?或者被气坏了身子呢?

这完全是有可能的。亲生儿子反叛,父子反目成仇,这种人间悲剧,当爹的痛心疾首完全在情理之中。

不过所有大臣们都笃定一点,当此危急之时,皇帝陛下不应该被这些事阻碍。逆子不听话怪不得旁人,何须伤心,何须怜悯?

皇帝身系天下,千万不能因此意气用事。反正除了齐王李佑之外,皇帝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儿子。李佑在诸皇子之中,也不是最优秀的一个,何须顾念那么多?

不过有人却很同情李二陛下,玄武门之变后皇家的和睦问题备受诟病和关注,这些年李世民一直在努力洗白。可惜就在即将成功的时候,李佑突然来了这么一出,继弑兄杀弟之后。又少不得一桩父子相残的人伦惨剧。

如此一来,又多了被天下人攻讦的借口。甚至会有人将李佑反叛说成是报应不爽。

所谓报应自然是指的玄武门之变旧事,这是李世民这一辈子最大的污点,无论如何也掩盖不过去。再加上的齐王李佑之母阴妃的特殊出身,前前后后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确实很容易成为旁人攻讦的借口。

所以众多大臣们心里也都七上八下,为皇帝陛下感到担忧和同情。同时也觉得眼下的局势过于棘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