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1/4页)

但背后的谢逸可就不同了,与东宫关系不睦乃是众所周知之事,如今逮到这样的机会,还不得公报私仇?

如果没有把柄,李承乾倒也不用害怕,但偏生就有把柄落。所以少不得有些担心。

天知道谢逸前去会弄出什么事情呢?至于那个十三岁的弟弟,能为自己说上什么话吗?

李承乾不由摇头,显然是自己想多了,晋王前去不过是充门面,给谢逸增加点分量和底气罢了!

所以啊。这事有些难。

更让李承乾不安的是父皇的态度,派谁去不好,偏生派的是谢逸,父皇绝对知晓谢逸和自己关系,却还是如此决定,他究竟意图何在呢?

……

延康坊魏王府,李泰同样在来回踱着步子,处在一种不安中。

晋州之事他也脱不了干系,这两年借助这荥阳郑氏,他河东和山东世家多少有些联系,其中就包括此番晋州事端中的豪强。

如果晋州之事被详细调查,很可能因为这冰山一角而牵连出自己与山东世家渐渐根深叶茂的关系来。

这绝非好事!

虽然有父皇的宠爱甚至纵容,但终究并非太子,若明目张胆与地方势力勾结,培植党羽……

虽说事实上就在这么做,但都是借着编撰《括地志》,以文会友等理由为掩饰,面子上过得去。

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若一下子被揭开,公之于众,恐怕父皇都不好护着他,到时候必然被言官,甚至天下人所指责。

那可就完了……

事发之后他也在尽力掩饰,但晋州现在牢牢控制在英国公李绩手中,他谁的账都不买,只听命于皇帝,外人根本插不上手,只等朝廷大员前去调查。

李泰原本想要从这方面想点办法,但如今消息传开,他才发现似乎毫无办法。

原本想着,最麻烦的不过是魏征前往,却不想竟然是自家九弟和谢逸,李泰诧异道:“父皇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陛下的意思实在耐人寻味。”刘轩对此也有些摸不准。

李泰叹道:“九弟年轻,当不得大任,说话办事的还是谢逸,这小子已经与本王渐行渐远,恐怕不会向着我们,所以这晋州之事麻烦啊!”

“是啊,谢逸此行着实让人不安。”

李泰悠悠道:“现在本王该怎么办?要不要找个理由送送九弟,雉奴平日里与本王还算过得去,兴许……”

“不!”刘轩摆手道:“殿下万万不可,陛下选中晋王殿下必然有其道理,如果这时候殿下去见晋王,纵有手足之情这个理由,恐怕会免不了落下口实。更何况,起关键作用的还是谢逸。”

“这正是让本王担心的地方,他会不会趁机给本王捅上一刀?”李泰不由皱眉询问。

“殿下暂且莫要忧虑,谢逸前往河东,忧心的不只是殿下一人,东宫肯定也不安心。”刘轩目光深沉道:“就眼下的情形,恐怕是东宫首先坐不住,且看看再说吧,谢逸会如何行事还说不定呢!”(未完待续。)

第二六四章 不仗义的李二

出了承庆殿,在长安城里走了半圈以后,谢逸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感情是河东有个烂摊子,让自己去清理啊!

李承乾和李泰都有牵连,旁人都不愿意沾手的麻烦事,非得让自己去蹚浑水。

这明显是让自己前去拉仇恨嘛!

唉,这样合适吗?李二陛下不仗义,谢逸心中不由小声嘀咕,埋怨几句,却不敢宣之于口。

关键是李二陛下压根没给自己交代什么事情,甚至连暗示都没有,他到底打算让自己怎么办?

这事情到底怎么查,查到什么程度,让人完全摸不准脉搏啊,让人忐忑。

现在消息传出去了,长安与河东的官员们会怎么想?尤其是李承乾和李泰会是什么态度?

他们会不会给自己使绊子,或者其中弄出什么乱七八糟的黑手段?因此而得不偿失,或者永垂不朽,那可就不划算了。

让人很不安啊,家里妻子有孕在身,这时候谁想去外面干这等苦差事呢?李二陛下真是不懂得体恤臣子。

要是让在后世,一定不是个好老板,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这位黑心老板得罪不起啊,要是顶撞了他可是会有生命危险的,根本没有推辞和讨价还价的余地。

如此看来,在大唐想要逍遥自在不是一件容易事。

去河东巡视是一回事,还得带着晋王李治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