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 (第1/4页)

已经是阶下囚的事实不会更改,回到长安之后大概也是死路一条吧,要怨恨王君度坑害自己也已经没有意义。唯独安慰的是,王君度如此作为倒也有几分好处,阴弘智甚至有想要配制的心思。

事情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也确实是始料未及,哭笑不得。明明被人坑害了,却还要帮着他圆谎,帮着他促成事情。

人生啊!

阴弘智冷笑一声,望着天空满心悲凉,也不知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

随着齐王李佑落网,整个齐鲁地面上的叛乱者也陷入群龙无首的地步,也失去了继续叛乱作战的勇气信心,以及意义。

齐州、淄州和莱州相继平定,齐鲁大地再次重归往日的宁静与和平,只是战火过后的满目疮痍是那样的刺眼,想要恢复绝非一日之功,至于那些生离死别和妻离子散,则会成为永远的痛。(未完待续。)

第三六三章 最后一丝安慰

李佑和阴弘智被擒获了,事实上即便他们没有暴露行踪,即便是到了黄河岸边也只能望河兴叹。

想要乘坐沿黄河南下,东渡高丽完全是痴人说梦,他们忘记了如今已经是寒冬腊月,黄河已然冰封。纵然是早有安排,但老天爷不打算让他们逃走,可见是天意使然。

抓到李佑和阴弘智的同时,谢逸的人马便进了齐州城,这座城池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与兴旺,城中有不少战火焚毁的痕迹,已然有些残破不堪。

也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才能恢复往日的繁华,百姓才能恢复来之不易的祥和平安生活。谢逸有时候会觉得很庆幸,后世的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来到古代也有幸是贞观年间的太平盛世。

以前没有见识到战争的残酷性,此番齐州之乱这才多大的规模,但是造成的破坏不禁让谢逸有些触目惊心的感觉。试想一下二十多年前的隋末天下大乱,那该是怎样的凄惨景象?

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啊,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天下百姓才刚刚恢复安居乐业的生活,若像是齐州这样再来一场战火,一下又会当年的凄惨境遇。

战火始熄,民心未安啊!

出现这样的情况怪谁?还不是那些野心勃勃,心思叵测之人,尽管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看似合乎情理,天经地义的理由,但发动战争之后,最终遭罪的还是老百姓。

这种人不该容忍,至于他们的那些理由,仔细推敲起来,其中有太多的私心杂念,而导致的行为更是离谱。

阴弘智恨李唐皇室,大概是因为当年阴家灭门之事,但他忘记了老爹阴世师曾经撅了李家祖坟。而是李渊父子事后灭阴家时。也饶恕了不到十六岁的他,还让他的姐姐成为皇妃,生下了皇子……

他只记得仇恨,以及忘了将心比心,忘记了以德报怨,或者相互理解,最终把自己逼上了死胡同。也不知道阴弘智是否后悔,不管怎么说,已经死去的阴妃和即将难以活命的李佑都是他的亲人。

这般将亲人逼上绝路,他阴弘智心里就没有一丁点的悔恨可言?

还有王君度。诚然当年李渊没有遵守信诺,杀了他王家上下。但诸侯争锋,胜者王侯败者寇,你死我活本就在情理之中。纵然想要报仇,如果只是针对李家本身倒也罢了,比如行刺李世民什么的,但搅动天下风云变幻,阴谋叛乱什么的就有些过了。

尤其是之前与吐蕃和薛延陀等外族勾结,意图入侵的行为更是让人不齿。这些人更不可饶恕。否则过后又不知道会搞出什么乱子,又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百姓要卷入其中,深受荼毒。

谢逸倒不是悲天悯人,而是真真切切觉的这些人已经成为一颗毒瘤。同时也算是为自家安全感到担忧。

自己一次次坏了他们的好事,岂能就这么算了?万一王君度针对自己复仇怎么办?这些人可没有什么道义可讲。

自己是不害怕的,但是家中的妻儿呢?谢逸可不想以后自己的儿子在长安街头玩乐的时候,还得时刻担心歹人的袭击。那可就忒难受。

所以这次无论如何,都要将王君度等人消灭在齐州。

王君度是个很狡猾的狐狸,能把他困在齐州城里实属运气。先前李佑出城时路出马脚或许也与他有关系。

那么他去了哪里呢?

谢逸在齐州城外部下了天罗地网,却始终没有见到他的身影,如此一来,结果似乎就只有一个。

“逍遥,你的意味是王君度等逆贼还在城中?”徐孝德对于谢逸这个猜想似乎有些难以接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