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1/4页)

“那他的小儿子突利失呢?”李世民随即关切询问,一个君王不行,但如果他有个优秀的继承人,将来也会是很可怕的。李世民显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有个强劲的对手,尤其是儿子不如自己的情况下。

突利失比其兄大度设自然强不少,此人对中原文化多有了解,但格局终究太小,专营权术阴谋,难成大器。

谢逸给出了自己的论断,从在草原上接触的情况来看,确实如此。

突利失更多时候在乎的是眼前的利益,为人过于圆滑,缺乏足够的魄力和英武决绝,说他难成大器倒也不假。

何况历史上薛延陀这个部族似乎只是昙花一现,贞观之后好像就不曾出现过。

夷男多少还有些名声,但突利失似乎籍籍无名,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故而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李世民看了谢逸一眼,追问道:“逍遥笃定如此?”

谢逸道:“臣笃定,突利失难成大器,如若实际得当,我大唐直接出兵灭了薛延陀,陛下将再无忧虑。”(未完待续。。)

第二三〇章 皇帝的棋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反之亦然。

人一旦发现自己开始老去,就会下意识开始为将来,甚至身后事打算。

寻常人会考虑家产分配,子女安危与生存状况,对于帝王而言,除了这些,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江山传承。

没有人会长生不死,即便有过这些念头的秦皇汉武其实心里也都清楚,否则何必要生前大费周章地修造陵寝?何必立太子呢?

皇帝会死,但江山会传承。

虽然明知道皇位传承千世万世不可能,秦始皇春秋大梦,二世而亡的笑话已经传承数百年了。但每个皇帝都会执着地做着这样的梦,退而求其次,至少希望江山传承的更为久远一些。

最重要的是不能毁在自己手中,或者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毁掉,纵然不怕见到列祖列宗汗颜,也得担心死后陵寝被侵扰。

李世民已经年近不惑,长孙皇后的死给他敲响了警钟,自己很清楚自己已经不再年轻。春秋正盛那种话完全就是臣子和侍从的奉承,很不靠谱,很容易蒙蔽人,在床榻上的战斗力下降是一个很明显的讯号,是时候得开始考虑一下身后事了。

前有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大唐的稳定传承太过重。如果不能避免前一个王朝最大的悲剧,那大唐就太失败了。

虽说自己是大唐第二任皇帝,但高祖李渊只在位九年,是生生被自己逼着退位的,武德贞观两朝几乎可以合二为一,更何况加起来也不过才二十多年。

这么点年头怎么够呢?如果真有个三长两短,和隋朝二世而亡有什么区别呢?

最起码要像汉朝一样,汉与唐有着太多相似之处。

前面都有一个二世而亡的朝代。都是历经乱世后的大统一王朝,有广袤的国土和雄厚的实力,如果大唐能像汉朝那样传承四百年,也算可以了,至少能少些遗憾。

但前提是有个好的继承人,以及良好的内政和外围环境。

现在大唐的内部看似稳定。官员清廉勤政,一切都井井有条,但一个不争的事实仍旧存在,那就是世家门阀。

自汉开始,世家门阀成型,已经成为和皇权连为一体,共同成为权力和利益的分享者。从汉末到现在,哪个离开了世家大族支持的王朝活下去过?

若不是同意实施九品中正制,曹丕能顺利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从容篡汉?北魏分裂之后,北周依赖关陇贵族,北齐依赖山东士族乃世所共知之事。

前隋灭亡,很大程度是因为隋炀帝的政策影响到了世家大族的利益,烽烟四起的民间起义不过是导火索罢了。一群乌合之众最终能够成事,暗中没有支持者才怪,都是谁在背后捣鬼,已经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李家在太原起兵。最终能够问鼎皇后,也多亏关陇贵族的支持。这些都是最有力的的证明。

时至今日,当朝大部分官员都是世家子弟或者门生故旧,关陇贵族、山东士族和南方士族几乎把持了从朝廷到地方各级官职,对皇权是极大的威胁。

但成也世家,败也可能世家,不得不依赖世家。却也不能长时间依赖。

李世民不是不想改变,但绝非朝夕之功,何况隋炀帝因此而亡国的前车之鉴犹在,李世民自然不敢操之过急。

徐徐图之是个办法,但是好几辈子才能完成的大业。终自己一生恐怕难有成效,需要后世子孙不断努力。

还得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