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4页)

碧纱撇嘴不屑道:“奴婢看她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掉泪。难怪连阎王都不肯收她呢。这种人就是死了也必闹会得地府乌烟瘴气,鸡犬不宁。郡主改日还是请个得道高僧来收了这个妖孽吧。”

江嬷嬷笑道:“小蹄子,你如今也学坏了,专会架桥拨火儿。难不成还记恨着肖姨奶奶的那一巴掌呢。”

碧纱低头嗔怪道:“嬷嬷也把我说的忒小气了。我是为郡主娘娘打抱不平呢。自打进了这府里,就没一天安稳的日子。别个还好,偏生那 肖姨奶奶隔三差五就寻些事故来恶心咱们。真真教人忍无可忍了。”

碧纱在旁忽的插话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肖姨奶奶有皇后娘娘和娘家这两大靠山,不论是谁要明着动她都要掂量一下轻重的。”

见雨霏若有所思地盯着她,遂又垂下头,低声道:“殿下如今不宜操劳,要不要奴婢去把郡马爷请来吧。”

雨霏轻轻摇了摇头,不以为然地笑道:“很不必,前院的事儿已经够他忙的了。这点子内宅的琐事本宫自问还应付的来。去把本宫的琵琶拿来,好些天没碰,手都生了,也好借此抵挡那些不堪入耳的噪音。”

暗香阁内琴声叮咚,铮铮之音若大珠小珠落玉盘,教人心里没来由的一阵安宁,仿若这俗世的一切烦扰都以化作了江南漫天的蒙蒙细雨。置身其中,令人烦心顿释,万虑齐除。众人皆放下手边的活计,听得津津有味,沉醉不已。

忽而嘣的一声,那缠弦竟断了,雨霏心一惊,纤细柔嫩的手指被锋利的琴弦划出了一道浅浅的口子。众人正在疑惑,伴随着一阵嘈杂急促的脚步声,一个小丫头在窗外禀告道:“郡主殿下,不好了,肖姨奶奶带人在院外哭闹。护院拦着不让进,她们就在门口烧起纸钱来了。”

江嬷嬷闻言,脸色大变,因啐道:“晦气,真是晦气郡主娘娘的身子才刚好些,她们就想着法儿的来触霉头,真真可恨之极。还不快去请老太太来,看看她这个好媳妇做的是什么事儿。”

又对满脸怒色的雨霏说道:“郡主别恼,气坏了身子不值当。让丫鬟们先伺候您用膳,老奴出去瞧瞧。”

雨霏怒上心头,越发烦躁,因冷冷道:“不必了,人家就是冲着本宫来的。谁去了也少不得吵闹不休,还是本宫亲自出去,也好见识见识咱们这位大名鼎鼎的肖姨奶奶还能使出什么幺蛾子。”说罢便吩咐人更衣

江嬷嬷上前拦道:“万万不可,郡主殿下如今身子娇贵,外头那些不干不净的东西可别沾染坏了您。”

雨霏冷笑道:“人家都欺负上门来了,我这个正主还躲在屋子里。咱们退一步,别人就要进十步。索性掀了这层虚伪客套的遮羞布,大家断个清楚明白。”

说罢抬步便走,江嬷嬷见雨霏脸色不同于往常那般平易温和,又是久经人事,知道这有孕女子的脾气就如同六月的天气一样,说变就变。料想劝也无用,忙疾步跟了上去。

雨霏一出来,便见院门口堆放着几口暗红色樟木雕花大箱,上面缠绕着白布,打成花朵摸样。红白相间甚觉刺眼。那箱子大开着,里面一半是真丝绫罗绸缎尺头、金银打造的什物,“鹅笼”、“酒海”、龙凤喜饼以及肘子、喜果若干。另一半却是纸糊的皮、棉、夹、单衣服若干套,纸糊的锦匣数对,内装耳环、镯子、戒指及簪子等饰物。肖夫人一边焚烧着纸钱冥响,一边哭天抢地地哀嚎道:“我的仁儿啊,你怎么就这么狠心地抛下为娘。你在地下孤孤单单的,又没个人陪伴伺候,可怎么好啊。”

江嬷嬷怒目圆瞪,上前伸手直指着涕泪横流的肖夫人,怒斥道:“姨奶奶这是做什么?大爷的灵柩如今可停在短松园里,姨奶奶要哭要祭,应该去那儿。怎么跑到暗香阁来了。若惊了郡主娘娘,你担得起吗?”

碧纱在一旁似笑非笑地讥讽道:“我劝姨奶奶消停一点,且安静些吧。横竖再过几日就出去了。”

肖夫人一听这话,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里涌上一丝不祥的感觉,立时止住哭泣,疑惑地逼问道:“小蹄子,还没睡醒不成,满嘴里昏言胡语。如今这府里乱作一团,正没个主事的人,我几时说要出府去了。”

碧纱咬着帕子,抿嘴冷笑道:“哎呦姨奶奶倒真是病糊涂了。难道不知道侯爷已经发下话来要休了姨奶奶,回娘家还是去尼姑庵落发都请您自便呢。”

肖夫人怒道:“放屁老爷才进了大理寺,你们就欺负起我们孤儿寡母来了。哎呦,我可真活不成了。”边说边捶胸顿足赖在地上哭闹不休,谁也拉不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