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旧事 (第1/3页)

许栀知道那就是郑伯源,但是他怎么会在这里,而且还是那家南北货行的少东家呢?

作为河西县成最大的南北货行,而且还是许栀经常去的,许栀早就把那家货行的情况打听听出了,那家南北货行的东家不是京城人,而是余杭那边的人,听说跟张家还有些故旧,有些时候他们家的商队还会帮着张家人给许家往这边捎带一些东西过来。

许栀觉得这件事情自己应该找路嬷嬷问一下才好,先不说这家商行了,就是平西侯府的情况,作为在皇宫,京城混了这么多年的路嬷嬷,总会知道一些他们府里的情况的。

路嬷嬷正在自己的房间里给许栀许柏做棉衣服呢,两个孩子长得快,去年做的棉衣裳今年穿着就小了,别人家的孩子棉衣裳要么做的大很多,要么就是在衣袖裤脚上加上一块絮了棉花的布,接上之后就不会露着脚腕子手腕子。

路嬷嬷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们穿的这样寒酸,几乎每年都要给家里的孩子做棉衣裳,看到许栀给自己端着一碗红枣姜茶过来,赶紧的放下手里的针线,说:“你不是跟柏哥儿去街上买东西吗?这么快救回来了吗?”

许栀笑着说:“柏哥儿着急喝骨头汤,买齐了东西就要回来把汤炖上的。”

路嬷嬷接过那一碗红枣姜茶,说:“我还以为你们要在外面多逛逛呢,今天的太阳实在是好。”

许栀看路嬷嬷喝了几口茶,说:“嬷嬷,我去货行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一个人。”

听到许栀这样开头,路嬷嬷赶紧放下手里的茶碗,很感兴趣的问:“哦?遇到一个人?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人呢?”

许栀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说:“一个十二三的少年,就是那家南北商行里面,伙计喊他少东家,但是我看他像平西侯府的人。”

路嬷嬷听了,琢磨了一会,说:“你说的人我知道了。”

许栀听到路嬷嬷说她知道自己说的人是谁了,两只明亮的大眼睛一直盯着路嬷嬷,路嬷嬷看到许栀的表情,笑着问道:“九姑娘,你这是怎么了?这么着急要听吗?”

许栀点了点头,说:“嬷嬷,我觉得那个少年看起来真的不一般的。”

路嬷嬷听了许栀的话,叹了一口气,说:“再不一般又能怎么样呢?没有了娘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总是很难很难的。”

许栀听了,惊讶的问:“嬷嬷,他没有娘的吗?”

路嬷嬷说:“这个事情呀,要说起来,我还真是经历过呢,平西侯府在先帝的时候,是很煊赫的,那个时候靖北侯还没有起来,这边镇守边关的,靠的就是平西侯,平西侯甚至带着队伍一直打到过北狄的王庭,只可惜平西侯后继无人,才到了今天的地步的。”

路嬷嬷说:“先帝在位时,老平西侯给现在的平西侯定下一门亲事,定的是当时鸿胪寺卿陈大人家的嫡长孙女,按理说,这两家门不当户不对的,但是鲜有人知道,这平西侯郑家跟陈家祖上关系一直很好,两家一直有婚约,早几年因为战乱没有履行,一直好几代了,正好现在的平西侯跟陈大人的嫡长孙女合适,就给定下来婚约。”

许栀咋舌道:“好麻烦的呀,两家早早的有婚约什么的最坑人了,谁知道两个人是不是合适呀,不合适非得在一起过日子,多难过呀,还有呀,万一其中有人有了心爱之人,两个人还能在一起好好的过日子吗?”

路嬷嬷笑呵呵的说:“九姑娘说的挺对的,可不就是这么个道理吗?嬷嬷也是觉得这样的婚约挺坑人的。陈氏进门之后生了个儿子,又过了两年,要生女儿的时候,结果难产了,硬撑着生下来平西侯府的嫡长女,就撒手西归,平西侯就去娘家求着,把陈氏的一个庶妹给娶进门了,说是照顾两个孩子。”

许栀一脸的原来如此,说:“嬷嬷,我知道了,这里面呀,要说没什么隐秘的事情,我是不信的,我就不信了,平西侯那么多的丫鬟婆子,还能照顾不好两个孩子,再不济,多请两个奶娘不就是了吗?把夫人的庶妹娶进门,说是照顾两个孩子,这个庶妹都没有生过孩子,哪里知道怎么照顾孩子的?”

路嬷嬷不觉得许栀小小的年纪就能够这样想,女孩子本来过的就不容易,出嫁之后面对很多的事情,谁知道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呢?大家族里面各种阴私的事情只有你想不到的,多长几个心眼总是好事情。

路嬷嬷笑着说:“九姑娘能这样想挺好的,一个都还没有嫁过人的姑娘家,哪里知道怎么照顾孩子呢,但是平西侯求到了岳丈家里,再加上那个时候陈大人已经致仕,陈家跟平西侯府地位差距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