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捐款 (第1/3页)

许棣这边做好了接待的准备,那边王随云很快就带着赵先生一行人来到了蓬莱。

赵先生看到那个简易马场的那些战马的时候,很是吃了一惊,他没有想到,许棣竟然会弄来这么多的战马,这些战马,都是经过特殊的养护,每一匹看起来都是极为精神。

许棣亲自接待了赵先生,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赵先生给了许棣十五万两的银票,带走了一千匹的马。

交割清楚了银票之后,许棣才发现,赵先生后面跟着一队化装成老百姓的西南兵,一路跟着过来的,每个人两匹马,很快那个简易的马场里面就看起来有些空旷了。

赵先生其实是想要把战马包圆的,只可惜没有那么多的银票,只得对着马场里面剩余的马叹息几声之后,就踏上了回程。

许棣呢,一桩心事算是了解了,虽然马场里面还有百十来匹的马,一些商行啊,货行啊,镖局啊,打听着就能过来都买走了,许棣心里也不是很惦记这事,他现在最惦记的就是自己那果树苗圃还有郑伯源走了之后,谁会继承郑伯源的位置。

许棣不希望来一个跟自己不是一条心的人,登州的水师,大部分驻扎在黄县跟蓬莱,跟郑伯源努力了这么久,已经看到了让人欣喜的成果了,郑伯源这一走,再过来一个这要是不作妖,好好的按着郑伯源跟许棣原来制定的作战训练机会,这边的海防就没有什么问题,怕就怕来个骄傲自大的,什么都要依着自己的想法进行。

胡思乱想了半天,却接到了吏部跟兵部给发过来的信函,说让许棣总领登州的海防事宜。

虽然这是自己最盼望的事情,但是薪俸没有涨,也就是说,自己要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还没有钱拿,许棣琢磨了半天,觉得这应该是对于私下贩卖战马的惩罚,梁承帝这个人,其实是有些小气的,许棣做事情总是踩着他的底线,他又不舍得惩罚许棣,还得靠着许棣给他干活,也就是通过这样的事情来惩罚许棣。

许棣倒也不在意那点薪水,既然登州府的海防交给了自己,那这个地方,甚至是这一片大海,就是自己说了算的,许棣趁着傍晚,漫步海滩,看着远处的渔船,夕照之下彷佛一副剪影,美得让人心碎。

许棣已经开始考虑后续的发展问题了,这渤海之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海岛,许棣决定先从这边的海岛开始,一个一个的肃清,那些有海盗的地方,能招安就招安,都是在海上讨生活的人,海上的生存经验丰富,这就是最大的财富,就这么把人杀了,有些浪费,不能招安那就直接杀了,既然海上生存经验这么丰富,不能为己所用,作为敌人,那就应该杀了,才不会对己方造成威胁。

许棣这边马上就要忙起来,很多事情需要提前规划,这会已经没有时间去想京城的事情,而京城呢,这会其实也是有些热闹的。

最大的热闹就是不知圣上是怎么想的,让几位皇子每日里去御书房旁边的殿里,听当朝太傅讲课。

几位皇子最小的六皇子都已经十八岁了呀,更不用说大皇子他们几个早就已经分府的皇子了,这会却要放下手头的事情,去听太傅上课,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的怪异。

梁承帝很坚持,不仅如此,他还会不定时的去查看课堂秩序,提问几位听课的皇子的听讲情况,一天两天的倒是没什么,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天之后,满朝文武心里都开始犯嘀咕。

永宁侯跟许荛自然是明白为何,辽东的这一场祸事,就是这几位皇子引起的,梁承帝作为他们的父皇,难辞其咎,因为他没有尽到教导子女的责任,任有自己的孩子,为了各自的私欲,不顾黎民百姓的生死,发动了这一场战争。

郑伯源回到京城的时候,几位皇子已经听了好几天的课了,也因为如此,郑伯源的归来倒是显得不是那么打眼,他急匆匆的回了自己的府中,跟妻子妹妹见过面,去给郑老夫人磕了头之后,匆匆洗漱一番,就先去了兵部报到。

兵部的调函让郑伯源一个月之内赶到梧州即可,郑伯源拿着调令,接着就去了永宁侯府。

侯爷已经在等着了,郑伯源给侯爷磕头之后,侯爷拉他起来,说:“你且起来,我跟你好好的说道说道你为何要从登州去梧州的事情。”

其实还是因为许棣跟郑伯源挡了某些人的道,许棣跟郑伯源在海上一开始擒住的那两个人,这会还关在蓬莱县呢,许棣就让人一日给些清水,给点干馒头,那清水里面一直下着能让人筋骨酸软的药粉,其实这会,辽东之战已经结束了,这两个人对于许棣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威胁,只是到目前为止,他们一直不交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