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 (第1/4页)

随意翻开一页,读着书上的文字,心里头隐藏起来的那股蠢蠢欲动却是怎么也压制不住,原本只是轻声细读,可片刻后,却变成了轻声朗读,再过片刻,却是在也压制不住心中的**,就变成了放声畅读。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放声朗读,却是越读越是畅快,越读越是精神,整个人似乎正在慢慢恢复那时挑灯夜读的感觉。

古人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张杰却是两月未曾碰书,再次碰时却是亲切异常。

原来,之前那种看到书籍就脑子疼的感觉,不过是自己的借口罢了。

“书借我一夜,明日早上在还你!”

良久,终于找到感觉的张杰却是再也不舍得将手中的书籍放下,可看着外头的星光点点,却知道该回去了,晃了晃手里的书,张杰便打算离去。

“那可不行,那本书是我最最喜欢的一本了,你要是想看,除非答应我一个条件才行!”

谁知道见张杰就要离去,脸色一边的小舞立刻串到跟前,用身子抵住房门,一张俏脸满是哀求。

手里头拿着书籍的张杰微微愣了愣,稍稍沉吟,便轻笑道:“你要是提什么乱七八糟的要求,我可也是没有折的!”

“什么是乱七八糟的要求啊?你是不是想多了?”果然,古灵精怪的女孩子嫣然一笑,然后指了指墙上另外一首牧童骑黄牛的诗词道:

“那首所见虽然也不错,可总觉得差了些什么,你这位大才子就为小女子再一首诗词吧!”

诗词,这倒不是什么太过为难的事情,虽然脑子里记得的诗词也没有多少了,可几首印象特别深的还是牢牢的记在脑子里的,不过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朝代了,明朝以前的就算了,明朝之后?

低头沉思片刻,随后轻轻一笑,张杰便轻声呢喃道: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张杰不喜欢卖弄诗词,因为肚子里没有货,就比如这首《木兰花令》也是因为异常喜欢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才强行记下的,肚子里翻来覆去只有那几首诗词,是标准的用一首少一首,所以,往日里,张杰决然不会在人前作诗。

今日这般,却也算是心有所感,自己在孟家重新捡起了丢掉的书籍,在加上知道跟前的人只是一个女孩子,没有太多的顾忌讲究,在看到那墙上的一首几年前的‘所见’心有所感,这才脱口而出吧!

拿着书本的张杰离开时,屋里头的女孩子仍然保持这愣神的姿态,一双美目中满是呆滞的神色,好久,等听到远处的客房传来少年人的读书声时,这才一个激灵清醒过来的女孩子摇摇望着远处,嘴里喃喃道:

“人生若只如初见,仅此一句胜过千言万语!”

仿佛就在那一霎那,一种不可言喻的复杂滋味涌上心头。

第一百四十八章 生活

来过县城几次,不过大多都是脚步匆匆,很少有机会悠闲自在的在县城转转,自然,对县城的印象就是一条长长的街道,在就是街道两旁摆满的商贩。

对于县衙,张杰还真的没有注意过,印象中,或者说在前世的影视剧中,县太爷被称为九品芝麻官,似乎带着许些不可名状的贬低意味,可现实中,这只能是普通人的妄想。

虽然大明王朝已经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官员的待遇,三令五申的要求官员走到群众中去,亲自体验百姓疾苦,甚至整个县衙的办公大楼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古董,这般都不允许重修。

但是,县太爷就是县太爷,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地方豪绅,提到县太爷,那都得恭恭敬敬的喊一声大老爷,县太爷的威风,至少在本县内,那是无人能及的。

跟着孟老头进了县衙大院的时候,张杰就发现孟老头对这里很是熟悉,就连守门的衙役见到孟老头也是恭恭敬敬的喊一声孟老爷,显然,老头应该是县衙的常客。

县太爷今年四十又八,一身朝服难掩身上的书生气息,走起路来到是显得四平八稳,不过,张杰总是觉得,这位黄县令身上并没有太多的官威,也不知道是因为见到孟老头把身上的官威收起来了,还是他本身就是如此。

“黄伯伯六年前中举,四年前才进入官场,也就是去年的时候才调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