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汪家过往 (第2/3页)

事后,父亲心中焦急万分,但苦无良策。思前想后,他觉得横竖都是一死,倒不如放手一搏。于是这位昔日的老人乔装打扮成乞丐模样,重返京城,并沿着当年出逃之路再度潜入皇陵,盗取了大批金银财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得手后,他迅速返回家中,将这些财宝熔化成金子或银子,用以换取大量的粮食;而那些珍贵的珠宝首饰则被拆分变卖,换得了不菲钱财。就这样,凭借着这笔意外之财,汪家成功度过了艰难的荒年岁月。更令人欣喜的是,他们还趁此机会低价收购了大片土地,一跃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裕之家。

自从有了钱以后,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便如同决堤之水般汹涌澎湃、愈发不可收拾。老父亲原本只是小偷小摸,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心中的贪念也愈发强烈。俗话说:“一次也是偷,十次也是偷”,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索性豁出去拼一把!于是乎,他下定决心将皇帝墓穴中的金银珠宝统统搬回家。

凭借这些不义之财,汪家迅速崛起,一时之间风头无两。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缺乏坚实的根基和有效地运营管理,汪家人花钱大手大脚犹如流水一般,而积聚财富却像抽取蚕丝那样艰难无比。眼看着家族资金日益紧张,甚至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一家人不得不绞尽脑汁寻找新的生财之道。

此时此刻,那位曾经风光无限的老头子深知自己早已声名狼藉,无法再光明正大地做事。思前想后,他突然意识到这一切罪恶的源头其实都深埋于地下——正是那位死去的皇帝所导致的!既然连皇帝的陵墓都敢于盗取,那还有什么事情值得畏惧呢?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盗墓这条不归路。

得益于当年参与修建皇帝陵墓时从工匠们那里学到的陵墓建造知识,汪家老爷子轻车熟路地接连盗掘了几座规模宏大的古墓。经过这几番折腾,汪家终于实现了华丽转身,一举跃升为州府上流社会的名门望族。

可惜好景不长,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老头子一辈子都以盗墓为生,可以说是经验老到,但最终却阴沟里翻船,栽在了一次普通的盗墓行动之中,不幸命丧黄泉。而汪家其他成员对这些财宝的来历一概不知,他们也从未参与过任何盗墓活动。自从老爷子离世后,众人便将这段往事深埋心底,不再提及,从此过上了平凡人的日子。

然而,失去了经济支柱的汪家迅速衰败,昔日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般消散殆尽。如今,他们仅剩下一所祖传老宅和一片祖坟。当汪家儿子大限将至之时,他才将自己的孙子唤至病榻前,向其讲述了祖父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并再三叮嘱道:“孩子啊,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财富,依靠不义之财终究难以持久。咱们汪家世世代代都应以诗书为伴、以德行为本,方可家族兴旺、绵延不绝。”

待到汪家中年男子驾鹤西去之后,汪家的境况愈发艰难,可谓每况愈下。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年轻的小汪根本无法忍受如此贫困潦倒的日子。再加上当时明朝社会动荡不安,局势日益恶化,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面对这样的困境,小汪横下一条心,决定重拾祖父的旧业——盗墓。

说干就干,小汪毫不犹豫地闯入了祖父的衣冠冢内,取出了祖父毕生积累下来的盗墓秘籍,然后潜心钻研其中奥妙,并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自此以后,他踏上了一段新的冒险之旅……

之后的汪家,在外人看来,那可是个实打实的诗书传家的大匠世家啊!谁能想到,这光鲜亮丽的背后竟隐藏着如此不堪的真相——原来,他们暗地里一直干着见不得光的盗墓勾当!

由于多年来频繁地从事盗墓活动,汪家人对于如何营造墓穴可谓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渐渐地,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盗窃别人的古墓,而是开始涉足更高端的领域:给那些富甲一方的豪门望族乃至位高权重的达官显贵们设计陵墓。他们一面忙着修建这些豪华陵墓,一面却又暗中留好了“后路”,以便日后可以再度光临,将其中的财宝据为己有。

这种一边盗墓一边修墓,甚至修墓时还特意留下后门供自己再次行窃的行为,实在是让人不齿。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汪藏海的人横空出世。他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才智,广泛涉猎各家所长。对于盗墓四门,汪藏海并不以为然,觉得那都是些陈年旧事罢了。在他眼中,自家的盗墓手段才是独步天下的,他们汪家才是新一代最强悍的盗墓门派!于是乎,他自封为“建制派”,以此表明自己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建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