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贸易强县 (第1/1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这日一早。 阳光透过格子窗,斑驳地洒在青石地面上。 衙门内,淡淡的墨香与未干的砚台味交织,为这庄重之地添了几分书卷气息。 官员们鱼贯而入,按照品级一一落座。 季正洋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如炬。 他环视一周,威严地开口:“各位,先请简述下近阶段的工作概况。” 苏凌峰率先拱手回禀:“自新法推行以来,县内秩序井然,未有重大案件发生。” 季正洋微微颔首:“民生方面呢?” 崔知温随即答道:“在田赋改革与水利兴修的双重作用下,百姓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农田收成颇为丰厚。” “甚好。” 季正洋满意地点头。 随后郑重宣布:“如今,清风县的制盐业已步入正轨。我认为,这为我们开拓新的领域创造了条件。我准备开启海上丝绸之路,与外国进行贸易。” 此言一出,厅内立刻议论纷纷。 官员们面露惊讶与困惑。 “海上丝绸之路?”一位年长官员捋着胡子道,“这可是个新鲜事物。” “季大人,此举是否过于冒险?”另一位官员质疑道,“我县以农耕为主,对海外事务并不熟悉。” 季正洋闻听此言,从容起身,走到地图前。 他手指沿着海岸线缓缓移动:“各位请看,我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靠近南海。” 他的手指向远方,“那边是环王国、天竺国等国,盛产香料、珠宝等珍稀物品。我们可以通过海上贸易,互通有无。” “听起来,这海贸的利润确实巨大。” “但大海变幻莫测,狂风巨浪中容易翻船,风险也巨大!” “是啊,没有准确的导航该如何是好?” “而且造船技术也不成熟啊!” “遇到战事、疾病又该如何应对?” 季正洋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诸位所言极是。 航海确实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但换个角度思考,正因为这是一片未知领域,我们才有机会发现新的商机与文化交流。 至于大家刚刚提到的问题,我自有办法解决。 任何事都有风险,但畏首畏尾不是长久之计。” 众人听到这里,不禁陷入了沉思。 崔知温忍不住问道:“季大人,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计划吗?” 季正洋微微一笑,说道:“当然可以。首先,我们需要建造一批适合远洋航行的商船,要做到载重量大、航行速度快、抗风能力强。 为了确保船的安全和稳定性,我们还需要改进船体的结构和材料。 同时,我们要改进指南针,让在海上航行的船不会迷失方向。”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航海团队。这包括航海家、船员、医生等,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航海知识和经验,以便应对各种海上挑战。 我们可以招募经验丰富的渔民和商人,也可以培养一些年轻人来加入这个团队。” “另外,为了确保航行的安全和顺利,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航行计划。 航行前要充分了解沿途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以便能够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和合作。 同时,与沿途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听到这里,官员们心潮澎湃。 他们开始感受到季正洋的远见卓识和决心,也看到了清风县未来的无限可能。 众人被他的豪情壮志所感染。 厅堂内响起一片掌声。 “好,”季正洋高声说道,“既然各位都支持我的想法,那我们就立刻开始筹备吧!” 众人齐声应道:“是!” 紧接着,清风县上下一片繁忙。 季正洋将各项任务细化,又将衙役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负责造船、采购、招募人员等工作。 他亲自监督造船进度,确保每一道工序都按照图纸和要求进行。 “季大人,您真的要造船吗?”县尉苏凌峰问道。 “是的,我要把清风县变成一个繁华的港口。” 季正洋决定造船的消息传出后。 清风县的铁匠、木匠、渔民等各色人等都自告奋勇地来协助。 他们砍树、锯木、炼铁、铸钉,每一道工序都严谨精细。 季正洋更是亲自设计商船图纸,与工匠们一起探讨细节,不断完善设计。 这日下午,他带着图纸来到了造船工坊。 工坊内热火朝天,工匠们正在忙碌地工作着。 季正洋高声喊道:“各位,先停一停,快过来。” 工匠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好奇地围观季正洋。 他展开图纸,露出了一个线条流畅、结构精密的商船轮廓。 “这是我设计的商船。” 众人发出惊叹之声。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精密的图纸。 “我们需要按照这份图纸建造一艘商船。” 季正洋坚定地说,“但在此之前,我想与各位共同探讨一些细节,确保船适合远洋航行。”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