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树倒猢狲散 (第1/3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有了七王表态加盟,京城的不战而降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马皇后苦心积虑,想出互相钳制之法,可朱柏父子却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七王悉数招至麾下!

随后,朱柏父子与七王一起商讨接下来的里应外合计划。说是商讨,其实只不过是朱柏父子一个说一个补充,七王全程听着,唯唯应诺而已。

随后,朱柏设宴款待他们。

宴毕,又留他七人叙了阵话,遂遣他们回城。

接下来,就是稳坐钓鱼台,静待城中一众内应的精彩表现了!

……

兵仗局里的军器作坊分外的忙碌,南京城被四十万湘军彻底合围,对这里工匠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构成什么影响,仍旧是死命的劳作,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作坊的各种用料差不多都备了将近几年的量,尤其是制作弓、箭、火药的材料,本身就有许多甚至要经过数月时间的处理,因此备料充足是很自然的事情。

围城的现状要对兵仗局发生影响,大概要一年的时间,那时候又是新的一年,天知道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应该不至于发展到“兵仗局无力补充兵器”成为战争结束的决定性因素。

别说兵仗局的备料起码可以支撑个几年的时间,就是现在把兵仗局完全停产,南京库存的兵器、盔甲也足够支持上十二卫几个月的损耗了——当然最新魏国公特别在意的陶罐炸弹除外。

听说这种陶罐炸弹在守城的时候作用挺大。

这东西毕竟是新鲜事物,哪怕原料做够,工匠们却是人手不足。他们本就没什么休息,而且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既定任务,哪怕魏国公特意为兵仗局增加了很多工匠来主要制作陶罐炸弹,并且将相关的资源都用于生产陶罐炸弹,最后的日产量也就是勉强达到了一天两千枚。

可这还是赶不上城头的消耗速度。

那陶罐炸弹看起来简单,可里面的火药产量、用量,以及加工的困难程度,可是很不易的。

至于陶罐炸弹的产量对南京的战局有多大的影响,工匠们不懂,不过这几天里负责印制宝钞的财神爷李芳英李大人,倒是来得很勤。

最近两天尤其来得最是频繁,且每次都带上了礼部尚书陈迪,二人带来了各种慰问礼品,弄得大伙都有些不太好偷懒了。

王大锤尤其烦恼,他是兵仗局最高级别的匠户,现在专门负责几队工匠的陶罐炸弹制造。

王大锤烦恼的当然不是当了个小头目,管的人再少,大小也是个官,待遇可比一般的工匠要好的多,而且手中还有权利抓属下的偷懒,再忙碌的时候,自己也只要口头上督导两句,这样的悠闲职位没什么可烦恼的。

烦恼的根源是李芳英这段时间老来他面前慰问,尤其是最近两天,虽然得了一些好处,但王大锤心里可慌的很。

李芳英是什么身份?曹国公的三弟,顶级权贵跟一个最低贱的铁工匠老来攀交情,能让人安心吗?

尤其王大锤以前见过的最大的官,都只是宫里的管事太监,哪里见过李芳英这样的人物?以前的顶天人物,都围在李芳英身边向家奴一样的献媚……

王大锤可不认为李芳英这样顶天的人物会看上自己,即便这人好男风,也不可能瞧得自己这一身黝黑的铁匠啊。

唉,真是越想越烦恼,朝廷虽然保证了兵仗局匠户的粮食供应,但家中的薪柴都快要没了,现在南京城里的生活必需品一天一个价,饶是朝廷发给王大锤他们的是实物,也都要他想办法去跟别人换东西。

哪怕王大锤在兵仗局的待遇很好,这段日子换东西的额外亏损,都亏的心疼。

等到赣鄱的湘王三十万兵马转来南京之后,配合湘王世子将南京城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这城里的生活必需品就涨得更加不成样子了。

涨就涨吧,毕竟王大锤在兵仗局做着事呢,还是个小官,怎么也不会轮到他家饿死人,辛苦攒下来的家当哗哗地流了出去也无所谓,坏就坏在朝廷已经开始阻断百姓的樵采之路了,连柴都开始实行管制配给、认领,眼见所有街市都没有薪柴卖了,有东西也没地方换去。

虽然自打湘军兵临城下后,比较有见识的王大锤就一直在存米存柴,可家里这么多口人,每天的消耗也是个不小的数字,这几天都没有找到补充,坐吃山空啊。

家中的柴垛子用得变成了小柴堆,一旦家中断柴,那就意味着全家都吃不到热食了,王大锤能不焦急吗?

本来还想着这几天找个时间,出去蹿蹿,看有办法换来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