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大桑田圈织布帛,玉石籽料兑青盐 (第1/2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韩家大总管韩兆派人把本年韩家对账本送到长安城安羌将军府韩遂手中过目: 金城浩亹县和北镇城: 人口一千六百九十三人。 本年收获三万三千石粟米。马和耕牛用掉二千石粟米。 新织布帛币六千匹,用于支付浩亹县各项杂支,不含征调费。征调费由新地统一支付。 留足下年口粮的三万零四百七十八石粟米后,库余五千一百六十六石粟米。 金城新地和西镇城: 新地北山羌人口四百三十一人。拨给一万石粟米和四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币做下年口粮和支付杂支费。 北山四十万亩山草地限制繁育和放养十二万只羊、一千头耕牛、四千头育种耕牛、三千匹马。每年新繁育的一万五千只羊用于西镇韩家食用。马匹用于西镇守军。 每年出售新繁育的羊三万五千只,用于换回购买的豆、盐等的杂支不足部分。 维持北山的一千头耕牛和钟羌地的三万九千头耕牛,合计四万头耕牛。用于新地一百九十六万五千八百亩地的耕种。 每年从白马羌引入的五百头优良耕牛用于育种,替换下老牛用于食用,已累计引入一万二千五百头。 育出的耕牛不仅满足新地需要和维持了韩家各地所缺的耕牛,而且从下年开始,每年可出售自繁育出的一千头耕牛,可兑回一千斤西域金币,不仅可以停止从西镇拨钱,除去运输成本三十三斤西域金币,还可以入西镇钱库五百斤西域金币。 北山育种耕牛已自给,下年停止从白马羌引进耕牛。 西镇人口为一万二千九百三十八人,韩根已带其中的二千人迁往陈仓,接管三辅望族逃难留下的葡萄田二万亩,以陈仓县为中心,建立三辅各县大葡萄田圈。这二千人口的口粮仍由西镇供给。 十三州及洛阳、长安的韩家贸易已中断十八年了。益州贸易在恢复七年后,本年因益州战事中断。 上年秋收,麻田和葛田产量如正常年份,十万二千五百亩麻料和一万四千二百五十亩葛料全部运到陇西枹罕宋家,织成麻布二十万五千匹、葛布五万七千匹,本年秋收前已运回西镇城。 本年的麻田和葛田产量正常。 高陵县和长安县的韩家移民自给,西镇只自用一万四千匹麻布和七千匹葛布。 余十九万一千匹麻布和五万匹葛布,全部用于供给宋家制衣或投入市场,兑换收回五千零四十斤西域金币。 联军所订购的七万五千八百八十套军衣物已交付,制衣由枹罕宋家完成,由宋家赚钱。 种子费和织布费抵扣后,韩家支付宋家一百二十五斤西域金币。 织成布帛币七千一百七十五匹,已入坞堡地面库。 本年新地的牛、马用去一万石豆做为精饲料;人用去一万石豆,不抵扣口粮。本年高陵县和长安城移民自给。 韩家本年无偿调拨给联军七万石豆,用做战马精饲料。 这九万石豆是用本年的三万六千石粟米到雍州兑换得来的。 韩家本年初,正式接管金城郡各家望族放弃的新地良田。 除早已接手的边家十三万五千亩、成家四万亩、张家二万亩、樊家四万亩外,新接手赵家、成公家、田家、阳家、蒋家、阎家各四万亩;江家、池家、马家、淳于家、窦家、毛家各二万亩。共计三十六万亩。韩家全部种粟米。 麴家和郭家财力雄厚,在新地的良田不赠送给韩家,而是用来换取韩家在临羌县的良田。韩家在临羌县原有二十七万亩粟米良田,与麴家交换二十万亩;与郭家交换二万亩,还剩下五万亩粟米地。 新地原有粟米地中包含允吾原成家的一万亩,本年初移交给允吾韩家自种自收。 经此番调整,韩家新地粟米田从一百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七十五亩粟米变为一百八十万五千八百七十五亩,仍由烧当羌劳力耕种。 包括西镇城中的良田,剩余十五万九千九百二十五亩桑、麻、葛、菜、豆、瓜果、葡萄地由西镇劳力耕种。劳力不得少于三千二百人。 收获五百四十一万七千六百二十五石粟米。 削减劳力费,支付烧当羌劳力的劳力费一百八十万五千八百七十五石粟米。每人耕种五十亩,劳力费每人按五十石粟米计,即种一亩得一石。实际三成粟米被烧当羌部落豪右拿走。 留足下年自用粮二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四石粟米。 一斤金可兑五十石粟米,麦、豆价约为粟米价的四成。 补充酒泉郡、张掖郡、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武威郡五郡国,以及张横,杨秋、马玩、梁兴、成宜、侯成、程银、李堪八部的财力,共计支付出四万三千三百三十四斤西域金币、七十八万石粟米。马腾部自给。 平准官用七十八万石粟米在凉州兑换成一百九十五万石麦交付给八部和五郡国,以平抑粟米价。 铁矿石储有量七千一百四十万斤,雍县铁矿石矿已关闭十六年。制箭弩头消耗十二万斤,分得李傕、郭汜的生铁四十九万斤,生铁储有余量为一千二百二十七万斤。由于生铁充足,新地冶铁已中止十七年。下年恢复冶铁。本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