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桥瑁诈书反董卓,三部出资增部曲 (第1/1页)

好书推荐: 得道长生

一月中旬,联军探部传来信报: 上年十一月一日,以董卓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上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元190年2月19日),以司徒关内侯黄琬为太尉,晋封阳泉乡侯;以司空临晋侯杨彪为司徒;以在光禄勋任上才三日的荀爽为司空,侍中周毖为尚书。 上年底,远在洛阳的董卓开始试探插手三辅人事和兵力调配,从右扶风郡分离出雍县、隃麋县、杜阳县、陈仓县、汧县五县,置汉安郡。 又省去俸禄比二千石的扶风都尉,置汉安都护。扶风都尉,比二千石。置都护,令总统西方。 除雍县的扶风都尉撤置外,撤置的尚有长安的京兆虎牙都尉刘勋,以及高陵县的左辅都尉,郿县的右辅都尉。 四都尉的所有兵力一千五百步骑和镇守陈仓城的校尉高硕的二千步兵集中给汉安都护统领。 以豫州沛国竹邑县人前北军中候武悌为汉安都护兼汉安太守,镇守五县中尚在官军手中的陈仓县。 本年初从河南尹转任越骑校尉的伍孚,刺杀董卓被斩。中郎将孟益、前北军中候邹靖等官军老将被免去军职回家。 初,尚书周毖、伍琼,说董卓矫正桓帝、灵帝之政,擢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董卓从之,命周毖、伍琼与尚书郑泰、尚书郎许靖、何颙等筛汰秽恶之徒,显拔幽滞贤才。 董卓秉政,逼迫何颙为相国长史,彼托疾不接受。以五官中郎将司马赵戬为相国长史。 于是,征处士荀爽、陈纪、韩融、申屠蟠。 拜荀爽为平原相,行至宛陵,迁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荀爽自被征命及登三公台司,凡九十三日。 又以河南尹颍川郡许昌县人陈纪为五官中郎将,转任侍中八日,又转为平原相。 以豫州颍川郡舞阳县人韩融为大鸿胪。陈纪,陈寔之子;韩融,韩韶之子也。 韩韶与同颍川郡人的钟皓、荀淑、陈寔等皆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荀爽乃荀淑八子之六子。 荀爽等皆畏董卓之暴,无敢不至。独申屠蟠得征书,人劝之行,蟠笑而不答,董卓始终不能使之屈服。 董卓又以刚从御史中丞转任尚书的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东平张邈为陈留太守,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 以尚书郎许靖为巴郡太守,去益州的道路不通,改任御史中丞,接替韩馥。 董卓所亲近的爱将,并不处显职,只任命了一批将校而已。 诏除光熹、昭宁、永汉三个年号。 董卓性残忍,一旦专政,据有国家甲兵、珍宝,威震天下,所愿无极,语宾客曰:“吾面相,贵无上也!“ 侍御史扰龙宗找董卓陈述公事,佩剑未解,董卓立刻捕杀之。 扰龙宗姓氏稀少,民间盛传扰龙姓、董姓、刘姓的始祖都是为远古夏朝孔甲养龙之人。 灵帝崩,扬州庐江舒县周忠子前洛阳令周晖闻京师不安,与弟来洛阳侍候周忠。周忠乃有拥立灵帝之功的前太尉周景之子。 兄弟二人好宾客,雄居江淮间,出入从车常百余乘。 董卓闻而恶之,使兵劫杀其兄弟。 是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充积,董卓纵放兵士,突入宅舍,剽虏资物,抢掠妇女,不避贵贱。于是,人情崩恐,不保朝夕。 董卓又乱公主、宫女,虐刑滥罚,睚眦必死,群僚朝堂内外莫能自固。 董卓急于抓捕袁绍,周毖、伍琼说董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袁绍不达大体,恐惧出奔,非有它志。今急捕之,势必为变。 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太守,袁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董卓以为然,乃即拜袁绍为勃海太守,封邟乡侯。 又以河南尹袁术为后将军,西园军典军校尉曹操为骁骑校尉,对二人明升暗降,改任无兵权的闲职。 袁术、曹操畏董卓,袁术出奔南阳。 曹操弃职,变易姓名,间行东归,过中牟县,为亭长所疑,抓住送到县衙。 当时县里已收到董卓下发抓曹操的逮捕令,唯县功曹心知是曹操,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为由,劝说县令杨原释之。 曹操逃至陈留郡,散家财,又得陈留郡襄邑县巨富卫兹的资助,合兵得五千人。 城门校尉钱唐侯朱儁接任河南尹。豫州汝南郡人伍琼接替城门校尉。以尚书周毖为督军校尉。 当时,豪杰多欲起兵讨董卓,袁绍在勃海郡,冀州牧韩馥遣数名州从事率部守在勃海郡周边,抑制袁绍不得轻举妄动。 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书函送与各州郡,力陈董卓罪恶,呼吁各地起兵反董,恢复刘辩的帝位,云:“帝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韩馥得书,请诸位州从事问曰:“今当助袁氏,还是助董氏?”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