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求贤令打破汉制,铜雀台引发猜测 (第1/1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十二月,联军探部给韩遂送来一堆信报。 本年春,曹操下《求贤令》曰: 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个不是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在君主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难道是偶然的际遇吗?是上边的人寻求发现尔。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适做赵、魏大族家臣,却当不了滕、薛这样小国的行政长官。” 假如非得是廉洁之人,才可以任用,那么齐桓公怎么能称霸于世呢! 当今天下有没有像姜子牙那样身穿粗衣怀有真才在渭水岸边钓鱼的呢?又有没有像陈平那样被指斥为盗嫂受金而没有遇到魏无知推荐的呢? 诸位当助吾发现那些埋没在下层贱业中的人才,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二月一日(公元210年3月13日),日有食之。曹操继续征补兵力和编练部队。 本年入冬,曹操落成铜雀台(铜爵台)于邺城。铜雀台临漳水,据说只是一期工程,在铜雀台南北还要建金虎台(金凤台)、冰井台。 金虎台选址在邺城西墙北部,在铜雀台的南面,又称南台,以墙为基而建。 冰井台建于铜雀台北,又称北台,在漳水岸边,因原址有冰井而得名。 曹操灭袁氏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旁,以彰显其平定天下之功。 曹操在此举办盛大宴会,赛诗、比武、听乐、观舞。 曹操当众赋诗《短歌行》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吾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吾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植也一气呵成,写下令曹操等众人惊奇的《登台赋》曰: 从明后而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冲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川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功恒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虽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吾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元211年1月1日)(本作者注:《资治通鉴》记为十二月己亥,而十二月无己亥日,如果己亥日正确,则十二月可能有误),曹操颁布《明志令》,又称《让县自明本志令》,大意为: “吾年纪时被举为孝廉,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岩穴而有名望之士,恐怕被世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人,所以想从政或教书来建立名誉。 吾在济南任国相时,除残暴去秽垢,公正选拔、推荐官吏,被豪强所恨。 吾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辞官还乡了。 那时,年纪尚轻,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房屋,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射猎。 做二十年规划,待天下清再出仕尔。 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吾被征召做了骑都尉,又出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 希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乃吾当时的志向。 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 后来吾领兖州牧,击败黄巾军,收编了三十万人。 吾又出兵讨伐称帝的袁术,致使袁术势穷沮丧而死。 摧破袁绍,枭其二子;复定刘表,遂平天下。 身为丞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吾原来的愿望了。 假使国家没有孤,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呢! 可能有的人见孤强盛,又生性不相信天命,恐怕会私下议论,说吾有不臣之志。吾每次都要用光明正直之语,向诸君陈述,所言皆为肺腑之言也。 但要孤就此交出所统率的军队,把执事权交还朝廷,回到武平侯国的封地去,实不可也。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