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葬毕 (第1/1页)

道光皇帝几次险些哭晕在地。 一路走来,关外的短暂时光,都是刘墉全程陪伴。 如今君臣两隔,其中伤心欲绝之情,怎叫人不心痛。 “太傅,一路走好……” 人可以有很多种死法。 但唯独刘墉这种被敌人故意折磨而死的死法,最为凄惨,最为让人痛心。 眼看就要出城。 道光皇帝脚下 的步子却越发的沉重缓慢起来。 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因为道光的速度变缓,而慢吞吞的。 要知道。 洋人可一会儿功夫儿就到了。 照着这个速度,出了城,埋葬了刘墉,那么他们也将会被赶来 的洋人围了包圆。 虽然洋人并没有把他们赶尽杀绝的意思,不然也不会遣快马先行送来刘墉的人头。 但你要是送到人家嘴边,那对方岂有不吃之理? 擦了不知道多少遍眼泪的纪晓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目光瞥向道光,只见道光的喉咙不停的耸动着什么,似乎有一股东西要从喉咙中喷出。 噗—— 一口鲜血,从这位十五岁的少年嘴中喷出。 “皇上!” “皇上!” “皇上啊!” 一时间,整个 送葬队伍哄作一团,声音中无不透露着对这位少年皇帝的担心。 刘墉这位老臣的死亡,加上对大清灭亡之痛,终究是让这位少帝气血上逆,伤了五脏六腑,攻了心。 “不,纪太傅,朕可以的。” 道光坚持没有递交手中装有刘墉脑袋的那檀木箱子。 作为一个皇帝。 这是他唯一能够为刘太傅做的事情了。 “皇上,您得快些走啊,身后 的 洋人……” 纪晓岚搀扶着道光皇帝,把刚才被打断的想要说的话,还是说了出来。 有些话可以憋着 不说,但关乎身家性命,尤其是关乎到大清最后李兰面问题的,不得不说。 刘墉当初留给自己的信,纪晓岚看了,但他并不想那样做……给皇帝做毒酒,他做不到,也不能做。 他是读书人,是臣子,若是真这样做了,一定会留下千古骂名的。 在这种纠结之中,纪晓岚终究下了决定,一切让皇帝自己去决断。 他要在送走皇帝之后,办一件大事。 皇帝不走,实在无法安心。 道光顶着虚弱的身子,奈何脚下步子越走越虚,几次左摇右晃,险些跌倒。 好在跌跌撞撞,总算是出了城来。 出了城。 给刘墉下下葬完后。 整个队伍蓄势待发。 身为军队头领的上任九门提督之子察必木,此刻的眸子除了对刘墉这位大臣的逝去的伤感外,更多的是对未来大清前途的渺茫。 说实话。 直到此时此刻。 他都不知道队伍要去到哪里。 关内,是不能去的。 关外,正在被手持洋枪,推着大炮的洋人侵袭而来。 天下之大。 竟然无一处大清的容身之所。 皇帝和纪晓岚总说北上,可是北上能去哪里呢? 那蒙古人辽阔的草原是他们不能人沾染的。 沙俄人冰天雪地的疆域,更是压根适应不了。 察必木身为整个军队将军,必须知道接下来的行程,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的做出安排来。 所以,他不由得看向刚刚哭完丧的道光和纪晓岚。 “皇上,纪大人,我们……接下来去哪里?” “横穿内蒙,去新疆吧,那里还有我大清的军队驻扎。” 纪晓岚说的一条可以求生,但又不能求生的法子。 自大清统治崩溃之后,也就只有新疆伊犁有军队驻扎。 伊利将军莽泰尔还在那里。 但横穿内蒙……这不大可能。 境内的蒙古人绝对会展开一场追杀战。 这条道路异常凶险。 且因为距离原因。 起码得数月才能够抵达。 真的行得通吗? 正当察必木要大声道出自己的质疑时,他被道光的摇头示意给打断。 见此清醒。 察必木也不好说什么呢。 他憋着一肚子的疑问,暗自垂下头。 “皇上,那我去整顿兵马,即刻出发。” 道光皇帝点点头。 他的面庞没有一丝表情。 去到新疆……不大可能,这是一条死亡路高达九成的死亡之路。 而且就算去了。 又能怎么样了呢? 大清的皇帝,堂堂的天子,跑到那不毛之地的军营,比丧家之犬还要丧家之犬。 道光的眸子看向纪晓岚。 他并不打算走这条路,但他眼下必须答应,因为只有这样,纪晓岚和手下的一帮将士,才能带着希望活下去。 如果可以。 他想要在途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队伍一散,大家就都可以隐姓埋名去讨生活了,不必跟着他这位无能的皇帝到处东躲西藏。 自古成王败寇。 他不想学那历史上的大辽皇帝耶律延禧,逃到夹子山苟且偷生(内蒙古萨拉齐西北大青山)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