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商量 (第2/2页)

基本都是羌族的天下,等我们发展起步了,羌族肯定必有察觉,派兵骚扰,到时进退更是两难。只有出了此山咱们才能困龙升天。”刘彪辩论道。

还未等到创业有成,手下的文武大将就开始不对眼了,不过曾瑜还是觉得刘彪的话正中他的心意,排列几万名之后,靠种田来发展,何年何日才能出头?

刘彪接着建议道:“目前的出路只有山顶,山顶虽然有重要资源铁矿,羌族也设置了天梯,看山下布局,他们在山脚几处出口布置了重兵,一个中等的羌族部落,在悬崖下面不可能再布置更多的兵力,最多是一个中转运输站。而且中途居住在山窝的成年虎,也是罕见的野兽,挖好陷阱对付也不难,自然也不能放过,我建议先上山杀虎,然后占据山顶,将山顶的羌族营地改造为分村,我们大部队自可出山继续建营,留一部分人在山顶经营铁矿,这样山里也可以打猎,将资源从山顶运输到山外,掌握了山顶,便可进退自如。”

大善,曾瑜心里想这主意条理分明,进退有条,可以采纳,不冒险难道一直种田?想不到山野之中也有良才,刨除勇武不谈,刘彪的韬略正好能应付目前的局面,以后得好好培养才是,可惜没有什么属性能看出个人军事方面的特长,要不可以观察其他义兵有没这等潜质。

李奉孝瞄到曾瑜眼角的喜意,自然不好再阻拦,于是乎站出来赞成道:“此主意甚妙,刘彪不愧为本村的首席大将,条理分明,此前是奉孝所思不周全,罪过罪过,还请主公重责奉孝!”

曾瑜不得不暗骂一句,老狐狸,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哪能处罚他。连忙道:“起初我也考虑不周,哪能怪罪先生,大家来商量下如何行军等细节问题吧。”

商量完毕,曾瑜便让传令的斥候将在外侦察的刘虎一行召回,用募兵令将两天内投效的青壮农民和之前的青壮农民都转化为义兵,一共40名义兵,并把刚建设好的茅草屋,伐木场一一拆除,就连村庄大厅都拆除了换成木材和粮食资源,让刘虎和李奉孝领着几名老弱照顾好几对种猪,其余的猪都宰了,让大家都吃饱上路。拆光建筑一瞬间,君主排行迅速掉落到名,行此破釜沉舟之举,不成功便成仁。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或许此行一败涂地,或许此行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