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然而在这英德海军竞赛开始之际,两国的海军力量的差距是极其巨大的。在当时英国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战列舰多达十四艘,而德国却仅仅只有四艘。在整个世界海军列强中,德国落在英、法、俄、意之后,仅仅名列第五位。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德国首先在1897年任命了著名的提尔皮茨担任海军大臣,并将原来隶属于陆军的海军独立出来。其次,还开始建设连接北海与波罗的海,具有极大战略意义的基尔运河,这条运河的修建以及从英国获得的赫尔戈兰岛,大大地改变了德国海军在北海的战略态势。德国获得了通往北海的入口以及在北海的重要据点。

第24页:

提尔皮茨在着手建设德国海军之际,以英国海峡舰队的规模为根据来评估其建造能力,认为将需要用二十多年时间建造六十艘主力舰。他相当清楚,他在建设强大舰队之际只能循序渐进。一方面要避免犯直接与英国正面冲突的致命错误,同时又要安抚德国国会中的对手。虽然当时德国海军中也有人设想建立一个巡洋舰队进行海上破交战,不过提尔皮茨却坚持将重点放在建设战列舰舰队上。他认为,倘若与俄、法进行作战,战列舰舰队便可对敌方舰队进行战斗;而与英国作战时,这支舰队则可以用以破坏英国海军对德国海岸的逼近封锁。

在他的推动下,1898年4月10日,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次舰队法,德国海军以此获得了应当拥有海军兵力的指南。根据这个1898年舰队法的内容,德国海军应该在本国海域拥有两个战列舰分舰队,而一个分舰队包含8艘战列舰,加上一艘作为舰队旗舰之用的,因此德国必须建造17艘战列舰。在本国海域还应拥有侦察用的大型巡洋舰2艘和小型巡洋舰8艘;为了保护海外领地以及侨民,则应当在海外基地配置大型、小型巡洋舰各5艘。在当时,平时在海外舰队的重要性非常高,其派遣军舰的多少也是其国力的一种指针。此外,作为预备兵力,还需保有战列舰2艘、大型巡洋舰1艘和小型巡洋舰2艘,建设这样一支海军力量的预算经费为七年间408;900;000马克。德国宣称,这些举措只是为了对抗法国和俄国的海军实力,而决不会威胁英国霸权。о米о花о书о库о http://www。7mihua。com

到了1900年,德国对于舰队法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正,通过了第二次舰队法。根据这个舰队法,德国舰队的总数几乎被翻了一番,其核心的战列舰分舰队被扩充到四个,其中两个为常设分舰队,另外两个则作为预备,再加上担任旗舰的2艘战列舰总数达到了34艘。不过,在1900年时期,德国海军实际拥有的战列舰中,根据舰队法新建的一等战列舰不过5艘而已,在建的也只是9艘,当时只能权且用陈旧的三等战列舰以及岸防战列舰临时编入战列舰分舰队。但是,正是由于舰队法的制定,大规模的造舰计划才得以被强有力地推进,主力舰的建造几乎能以每年两艘的速度快速进行。

德国海军如此急速的膨胀,极大地刺激了英国、法国以及俄国等各个海军列强。尤其是英国对此更是反应强烈。英国海军将过去的“两强”标准,更新为“对德双倍标准(TwoKeelstoOneStandard)”,也就是说,英国将其海军建设目标定为德国海军的两倍。到了1902年,又恢复了以往将海军兵力集中于本土附近的政策,并时刻对敌方的根据地构成威慑,一旦形势有变,敌方舰队出动,便立即能够加以击退。

就如同“英德主力舰建造过程一览表”所示,德国在1895年到1905年的大约十年之间,一共开工建造了20艘战列舰。在这个建造速度之下,其实力在1905年越过了俄国、法国以及意大利,与在当时同样急速崛起的美国海军一起,成为次于英国的两大势力。不过,在当时英国海军不愧为是海上霸主,战列舰的数量依然是德国海军的两倍,如果算上海军总数,那么就具有更大的优势。

面对德国的造舰“大跃进”,英国政府和海军开始作出了回应。1904年12月,英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海军元帅费舍尔勋爵(LordJohnArbuthnot〃Jacky〃Fisher)担任第一海务大臣。他上任伊始就立即削减了英国海军在地中海的任务,并加强英国北海舰队建设——英国开始以强有力的姿态应对德国对其海上地位进行的挑战。费舍尔勋爵在一次和英王爱德华七世的对话中,甚至提出应该效法纳尔逊在哥本哈根封堵全歼丹麦舰队那样,在德国舰队强大以前,也来一次“哥本哈根”模式加以解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