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页)

没有听取众议,也是排斥了众人的意见,更何况现在众人都附和错误见解而助长邪恶之风呢!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乐于让别人赞扬,是无比的昏暗;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阿谀奉承,是无比的谄媚。君主昏暗而臣下谄媚,这样居于百姓之上,老百姓是不会同意的。长期这样不改,国家就不象国家了。”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孔对卫侯说:“你的国家将要一天不如一天了。”卫侯问:“为什么?”回答说:“事出有因。国君你说话自以为是,卿大夫等官员没有人敢改正你的错误;于是他们也说话自以为是,士人百姓也不敢改正其误。君臣都自以为贤能,下属又同声称贤,称赞贤能则和顺而有福,指出错误则忤逆而有祸,这样,怎么会有好的结果!《诗经》说:‘都称道自己是圣贤,乌鸦雌雄谁能辨?’不也像你们这些君臣吗?”

'3'鲁穆公薨,子共公奋立。

'3'鲁国鲁穆公去世,其子姬奋即位,是为鲁共公。

'4'韩文侯薨,子哀侯立。

'4'韩国韩文侯去世,其子即位,是为韩哀侯。

二十六年(乙巳、前376)

二十六年(乙巳,公元前376年)

'1'王崩,子烈王喜立。

'1'周安王去世,其子姬喜即位,是为周烈王。

'2'魏、韩、赵共废晋靖公为家人而分其地。

'2'魏、韩、赵三国一同把晋靖公废黜为平民,瓜分了他的残余领地。

烈王元年(丙午、前375)*周烈王元年(丙午,公元前375年)

'1'日有食之。

'1'出现日食。

'2'韩灭郑,因徙都之。

'2'韩国灭掉郑国,于是把国都迁到新郑。

'3'赵敬侯薨,子成侯种立。

'3'赵国赵敬侯去世,其子赵种即位,是为赵成侯。

三年(戊申、前373)

三年(戊申,公元前373年)

'1'燕败齐师于林狐。

'1'燕国在林狐击败齐国军队。

鲁伐齐,入阳关。

鲁国攻打齐国,进入阳关。

魏伐齐,至博陵。

魏国攻打齐国,抵达博陵。

'2'燕僖公薨,子桓公立。

'2'燕国燕僖公去世,其子即位,是为燕桓公。

'3'宋休公薨,子辟公立。

'3'宋国宋休公去世,其子即位,是为宋辟公。

'4'卫慎公薨,子声公训立。

'4'卫国卫慎公去世,其子卫训即位,是为卫声公。

四年(己酉、前372)

四年(己酉,公元前372年)

'1'赵伐卫,取都鄙七十三。

'1'赵国攻打卫国,夺取七十三个村镇。

'2'魏败赵师于北蔺。

'2'魏国在北蔺击败赵国军队。

五年(庚戌、前371)

五年(庚戌,公元前371年)

'1'魏伐楚,取鲁阳。

'1'魏国攻打楚国,夺取鲁阳。

'2'韩严遂弑哀侯,国人立其子懿侯。初,哀侯以韩为相而爱严遂,二人甚相害也。严遂令人刺韩于朝,走哀侯,哀侯抱之;人刺韩,兼及哀侯。

'2'韩国严遂杀死韩哀侯,国中贵族立哀侯之子,是为韩懿侯。当初,韩哀侯曾任命韩为国相却宠爱严遂,两人互相仇恨至深。严遂派人在朝廷行刺韩,韩逃到韩哀侯身边,韩哀侯抱住他,刺客刺韩,连带韩哀侯也被刺死。

'3'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与公中缓争立,国内乱。

'3'魏国魏武侯去世,没有立太子,他的儿子魏与公中缓争位,国内大乱。

六年(辛亥、前370)

六年(辛亥,公元前370年)

'1'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

'1'齐威王朝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