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入城 (第1/1页)

翌日早晨 1月27日。 嗡嗡嗡-- 还未看到部队,轰鸣声已经传来,金陵街道两侧已经站满了群众,屋顶上也有大量观众。 也有不少搞情报的人在此等待。 让他们意外的是,一直想搞的北野一师的具体情况已经被直接爆了出来。 这种东西,还是自己运营的好。(亲身体会,一开始都不知道还要推书。) 城里所有的报纸都在背书,号称师甲。 不设团级。 4车一排,3排加一个2车的连部为一连。 每连14车。 三连加一个4车营部6车侦察排为一营。 每营52车。 三营一旅,旅部有指挥车。 每旅156辆43式坦克。 除去战车部分,每旅3个摩步营,一个20车的自走防空炮营,一个20车的突击炮营。 少量装备轻型高速坦克或者马匹的侦察营。 全旅9营。有196辆履带战车。2200余名摩步兵,1400余名各类车兵,100余名侦察兵。 称为装甲旅。 但指挥这样的部队作战,需要庞大的参谋部,全旅定员4127人。 少量情况下,也会将三个坦克营、三个摩步营,其他部分,分别成团。也是一个三团旅,但这样指战员冗余很大。 北野一师,辖制3个装甲旅,2个火箭炮团,两个牵引炮团,一个步兵补充团。 另有工兵、通迅、运输各一部。 全师余人,其中摩步兵9800余名,装备468辆“某新型”主战坦克,120辆特种履带战车,189辆火箭炮卡车,各类卡车561辆。 另有装备支“某新式半自动步枪”,1200余支“某冲锋枪”,头盔余(其中9000为特种头盔)。 完全为适应大规模决战而诞生的编制。 号称4个小时内撕开任何防线。 听说三德子的柏林司令部做了兵推,至少要有武装dw军的装甲师牵头的集团军才能正面顶住压力。 “听说啊,听谁说的不知道。” 整体呈现扁平化。师、旅一级都有大参谋部。短途依靠改进的bc无线电设备通讯,长途通过电台。 当然也有报纸不喜欢这种数字报表,头版给了师长谭飞。 北野急先锋-晋东小吕布-花脸将谭飞。 仔细一看,还是有拿得出手的硬战绩。 除去独三支队在关外铁扫帚的战绩,往回溯源,是脱胎自丁伟二纵教导团。 华北大战的时候,2纵直接对上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 谭飞靠着缴获的十几门炮12分钟打废炮管,让鬼子误以为这是一个主力支队,出现误判,碰了一下就跑了。 结果跑的时候撞上真正的主力。 整个战役,教导团是接敌最多的一部,那算是横冲直撞七进七出。 在这种混战中,该部是全程能指挥到营,那组织能力是相当硬。 当然,喜欢当扫帚,抢战利品也是一绝。 (给王有胜弄哭那种) 因此,在新一团老六连为数不多的长征老兵里,是前半程最慢,后半程最快。 下面播报谭飞同志简历... 总之,噱头是给足了,就看登台表演。 相比起在野外的实战表演讲究一个炸裂,城区里的更注重静态展现。 所有车辆速度不超过10码,就慢慢开。 虽然数字是报了,但是排场不能减,一纵有一个坦克团已经被人看到了。那就拿2纵和13纵的,两纵凑了2个装甲团混在北野一师的队伍中。 这样一来,就有780辆主战坦克。 笔者啰嗦之余。 一师也进了城,碍于街道不宽,只能2列前进。部分区域4列。 街道两侧的人民群众摇旗助威,呐喊之声不绝于耳。 车队驶过,如长龙过境。 十几排就可以拍出看不到头的感觉了,何况是近千排。 手都摇酸了,车队才进城一半。 “有这么多吗” “对啊,我数了,坦克到现在都不止600了。” 车队正中,一辆敞篷的威利斯越野车吸引了记者的关注。 “两粒灰帽小怀表,高个大衣三枪队。” 那是袁飞。 咔咔咔! 袁飞问驾驶员:“小曹,你知道这些照片代表什么吗?” 小曹,记者都答不上来,别为难我了。 “代表...” 万里之外的某盟军指挥部。 参谋干员吵成了一锅粥。 “酸萝卜别吃!闭嘴!这就是762辆坦克,是5个装甲团!龙国声称的编制是缩水的。” “谁会把自己的东西往少了报?这明显是两个部队一起进城。” “每个集团军一个装甲团,城外的第2,13集团军的装甲团都是正常的,你觉得我皮鞋不会轻吻你那该死的屁股?” “我的皮带也未尝不利!” 两个金发碧眼的参谋就差出门决斗。 放下照片,一位身着燕尾服的矮胖绅士心事重重的出了门。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