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整编部队 (第1/1页)

回到老巢阳县,现在的兵力也是一个大问题,兵力太多了,已经超过了这几个县的供养能力,只能吃存粮。 袁飞的整编也行如火如荼的进行,首先是想办法刷新存货。 当下最重要的是炮联队的三倍爆装和一个鬼子大队的爆装。 步兵大队的爆装,袁飞安排了83-84团去攻占平安县城。现在的战斗力,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加上攻城经验很足。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还全歼城里的守敌。 部队早上去的,下午就带着装备回来了,留下了83团守备平安。84团回来扩编。 而片川省太郎躲在水泉,动都不敢动。 炮兵的装备,袁飞也选择先刷新野炮,安排了张大彪沈泉去左县提了货。剩下的山炮迫击炮袁飞算了一下账,36门山炮,可以可以装备3个炮营。54门迫击炮也可以武装4-5个炮营。 如此一算,袁飞所有的主力团,都可以配备炮营,山地团甚至能有一个双炮营团。不过这些炮可以慢慢刷,当务之急还是野炮。步兵支援武器和野战压制武器,显然后者更重要。 有个好消息是,左县还能刷新子弹生产线,袁飞随即刷新了四条6.5mm子弹生产线。 安排各部队抓紧把生产线带回来,在那边征兵了几天,就回到了阳县,把县城让给了友军。 如此一来,就提了36门野炮,可以组第二个炮兵团。 鬼子高层,默认了袁飞这波过分的行动,之前为了搞袁飞,从中条山撤了太多人下来,让那边喘过气了。 现在战况又胶着了,本来开战不到一个星期,第三军应该是唐、寸都殉国,袁飞这么一闹,让他们安全回到了兄弟部队附近。 袁飞是撤回来了,不过另外几个分区顶上去了,老李也被调过去了,袁飞本来还想送老李一片老白干,没想到没见着人。 老李一听说有仗打,连夜走了。 袁飞也在阳县召开了整顿会议,六分区...现在改叫晋东军区。 正式在阳县摘牌,把之前分散在各处的一把手二把手都叫来了。 潘磊倒是一脸兴奋的说道:“司令员,这次肯定吓你一跳!” 袁飞一瞅,这也太多了吧,袁飞自己算着最多也就人,实际上还有三个大的进项,第一个是赶来长治投军的人看不上三分区,不少人直接跟着袁飞走了。这个有四五千人。 第二是左县和平安县城点进项,各有千把人左右。 第三是向北突围的国军,比想象中的要多,一开始袁飞去问的时候大概3000人,现在一看小七千。 还有一个不好说的,在沁水郑庄打仗的时候,附近有不少兄弟部队平时管不到的游击队,独立大队啥的,看着袁飞这里装备那么好,偷偷跟着来了不少,也有一两千。 主要是就是两个事,一个是整编,第二个就是建设军工后勤体系。 ...可跳过... 袁飞纵队司令部直属395人,首先设置了四大部,司令部、政治部,联勤部、装备部。一把手分别是袁飞,潘磊,邢志国,丁伟。为了平衡,加设一个统战部,孔捷做一把手。 人员安排,军区/纵队司令袁飞,政委潘磊,副司令邢志国,孔捷,参谋长丁伟。 司令部直辖部队。 骑兵营,扩编至600人,营长孙德胜 榴弹炮营388人,营长廖泽明 特务营,130人,营长段鹏。 坦克连,200人,营长段鹏兼任。(90坦克兵,110人后勤) (兼任保卫部队),200人。 这里就有1913人。 同时对主力部队编制做出调整,上次会战之中发现野战部队兵力不足的问题,由原来的3+1,即三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调整为4+1。满编人数3678人。 而丁伟孔捷都算是高职低配,所以是加强编制,也得和常规部队略有区别。 80团,团长张大彪 满编3678人。 81团,团长孔捷,加强3450人。(加强为3+2,两个炮营) 82团,团长王怀宝,满编3678人。 83团,团长罗震,满编2907人。 84团,团长沈泉,满编3678人。 85团,团长杨四桓,满编2907人。 86团,团长李茂,满编3678人。 87团,暂时保留番号。 88团,团长丁伟。加强4449人(加强为5+1,五个步兵营) 这些都是主力部队。全部加起来人。 至于炮兵,袁飞也给了番号,从115-119五个番号都留给炮兵,编制也略微调整,36门炮的野炮团,人数精简为1751人,这也是实战中试出来的合理编制。 115团(野战炮团)满编1751人,团长王承柱。也可以叫炮115团。 116团(野战炮团)1750人,代团长王承柱,副团长黑藤逸夫。(那个起义的,去抗大学习回来了,不过还在观察中。有意思的是他是自己去,自己回来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跑的意思,穿山甲也说这个人可以信任。)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