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拥堵 (第1/1页)

而第一次出境作战,不止三个主力兵团,袁飞也有其他准备。 以目前来看,欧罗巴东线,也就是袁飞视角的西线,一场坦克大决战已经在酝酿中。 配给五兵团疯子的装甲制度,只有1350辆43式主战坦克,虽然是后世“59式”五对轮的科技,但毕竟是中型主战坦克。 三德子的“虎王”威名赫赫,依旧能在800米外击穿装甲,虎王没输,但是战争输了。 而42式也是靠系统搞来的,本来是想学三德子搞动物园,但是实操下来...战场可靠度是高了不少,就是产量飙不起来。 装备量和97式、97改差不多,每个纵队都在120-150左右,也就是个有1400多辆。 全加一起4200余辆中型坦克,其中还有1400辆是97改,贴到500米都不一定能击穿别人侧面装甲。 在这场坦克大决战中,袁飞有上桌的资格,但显然是较弱的一方。 而且油也是大问题,大庆的油袁飞知道,但是太深了,挖这么深的井得从鬼子本土搞技术,穿山甲正在努力。 (其实也不赖鬼子运气不好,当时世界的主流并不是千米深井,比如老缅的仁安羌油田,戳个40-50米就喷了,甚至不需要现代科技。毛子巴库油田也是,咔咔就是喷。) 这个只能交给老毛解决一下了,袁飞手里的存油,就够打两个月。 那熟悉坦克决战的朋友就要问了,坦克也少,虽说有系统的训练水平兜底,但总体上训练上是少了一些时间,只能猥琐了吗。 不!不是的,与另外两家相比,袁飞有高级智能化的生物能战争机器——三抽一抽奖选出来的六万多鬼子。 那是鬼子吗?不是,是六万多自由的板载少年。 当然这也只能是心里想想,实际上也有正式称呼,正式编制。就和清朝索伦兵一样,也是有福利的。 六个月合同到期,给钱给管理职,就不用亲自去挖土豆了,可以管理其他挖土豆的鬼子,这也是拉拢一批,针对一批。 毕竟是投降的鬼子,有那么个先例在,算是客气了。 要知道鬼子润老美那些人有多惨,打一场仗下来B连190多个人就剩10几个了,马上接到对敌人发起攻击的命令。 袁飞算是客气了。 这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 重犯,东九省、山河四省、还有察哈尔、绥远等地,征集了2万有余重犯。 多是罪孽深重,但不知足以当场枪毙以泄民愤的,主要是一些土匪、伪军。 也是一样合同制,不过合同长一些,18个月。 全加一起,8万多人。 相当于给精锐战士替死八万多次。既是经济账,也是人情账。 设计这个计策倒不是袁飞,而是13纵张翊,为了挑选这些人员,连这个第一批次出境都没抢到。 袁飞原本也就是想着自己不方便出手,丢几万鬼子出去恶心一下阿列克谢背后的人,顺便看看这吹得神乎其神的大毛,到底狠不狠。 讲实话,虽说是“关系不错”,但都是战场下下来的,别说袁飞,营团一级都相当不服。 虽说后世发生了很多事情,袁飞穿越前两家关系相当不错,亲如兄弟,但还是有一个判断在,老毛子也喜欢填命。 最终结果也不了了之,袁飞出动3兵团协助清剿,一晚上就全部解决。 5兵团作为先锋,当天清晨就从伯力上车出发。 这算是特事特办,交与袁飞的是满洲里一线,只不过主力在佳城、抚远一带,就近上车了。 ...伯力火车站 “苏卡!契丹人!这不是伯力,这是哈巴罗夫斯克!” 一身酒气的尼楚廖夫上校是驻守火车站的部队一把手,对于这些张口伯力闭口海参崴的南面兄弟,还是有点意见。 毕竟他家的狗,前几天出来咬人了。 不过也只能远远的骂几句,近了也不敢说什么。 这一列军列是12节车厢,正好拉一个团的士兵,也就是说,每一列军列,至少有两个和他同级的存在。 况且,现在上车的是装甲部队。 他的上司阿列克谢中将都看呆了。 “我的天呐,这是什么坦克?我们的情报里根本没有这么多” 五纵装备有1350辆43式,400多辆42式,350辆97改,现在整齐的停在火车站外。 整个伯力的街道拥堵得水泄不通,报社的记者随便一拍,就是“钢铁洪流”。 “这只是先头部队的三分之一罢了,我在祖国那边也是连北野的五大主力都排不进去”疯子乐呵呵的“如实”回答记者提问。 他身后,就是一连10几公里的大军,这条笔直的线,把伯力城一分为二。喜欢亮剑:我只打硬仗()亮剑:我只打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