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临时整编 (第1/1页)

好书推荐: 穿越之学霸修真

最终敲定的方案,设立三个军分区。两个特殊单位。 第一军分区分区司令邢志国 总部设在水泉,辖水泉、孟县、寿县、平安、阳县、和顺一市五县。管辖部队110(寿县)、111(水泉)、112团(孟县),平安团、阳县团、和顺团六团。 第二军分区分区司令员李云龙 总部设在长治,辖长治、黎城、长子、壶关、屯留、涉县、平顺。 作为屯兵地的黎城不设地方团,辖六个地方团。加上专职保护长治一带军工厂的113团,共计7团。 第三军分区分区司令马力 总部晋城,辖晋城、阳城、高平、临川,选为教导团驻地的高平不设地方团,辖三个地方团。加上一个重组专门保卫晋城半民用工厂的114团。共4团。 合计地方团15个,军工厂保卫部队两个团。 政委还在路上,如此一来,军分区就有了另外一个意义,那就是提拔跳板,想把谁提上来做旅长(支队长),可以安排到这里做个军分区司令。不过对于政委职同样适用。 任务也很简单,做好地方安保,剿剿匪抓抓杀人犯。真有事了也得顶上去撑到主力部队到达。 同时新编营,在组建期间,虽然只属于司令部,但是归各地军分区代管,人员选择也是军分区说了算。 至于两个特殊单位,就是两个“屯兵”、“训练”场所。 第一,南方步兵教导团,团长孙道源。 辖黎城、高平两个训练场,和原教导团,训练科目包括但不限于从步兵中选拔炮兵、坦克兵。 步兵炮、轻迫击炮、掷弹筒属于步兵支援武器,也归在这里。 第二,北方炮兵教导员,团长廖泽明(挂职),副团长陈中书。 辖大柳湾、张庄两个训练场,和从教导团,一线部队伤退的炮兵,组成教导二团。 也将在这里组织炮兵119团(武器在水泉缴获,已经全部就位),以及组建榴弹炮团(军工厂三个月左右就供给18门)。 这里也要组建所有新团所属的炮营。 除步炮、防空炮之外,也培训坦克炮手。 五个单位不存在上下级关系,都是平级。教导团在袁飞这里也有变种,变成了纯粹了学校性质。而这个时期的教导团,纯粹是一个模板团,往往是最能打的。 人员上,不难看出来有意提拔的几个人都安排上去了。 估计邢志国这个军分区司令还复杂一些,南面二分区、三分区纯纯闲职。 整体上完成规划,下达命令执行已经是9月8日。 考虑到一次性建设太多支队,需要新组建的新兵团加入,袁飞最后决定还是把正式建立往后压一压,现在只建设需要用到。 兵力也没有及时补充,这部队需要休整也不只是人需要休息,各个部队都需要补满编制、弹药,一个人可能休整几个小时又能打了,但是部队可能需要十天半个月,甚至一两个月才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也就是先组建三个支队。 ... 第二支队,支队长丁伟。政委由88团升任,支队部暂时由88团兼任。 制辖87、88、89、100四团。(约人) 临时编入82、86两团,(约7000人) 合计约人。 ... 第三支队(山地),支队长孔捷。政委由81团升任。 辖81、83、85三团。加强了一个新编的迫击炮营。(约余人) ... 炮支队,支队长王承柱,政委赵刚(老赵先升了,高炮手很多都是投诚过来的,思想工作也很重要) 辖115、116、117、118四团。(约9000人) 因为不是正式组建,什么配属支队的骑、工、辎重这些部队都没有及时部署。只是简单把几个部队分在一起,组建很快。第二天就可以开到目标区域。 三个支队都被摆在了第二线。 分别是孟县的炮支队,水泉的第二支队,平安的第三支队。 张大彪一旅、李云龙独立团、101团、102团则南下晋城、长治一带休整。毕竟粮食是从南面晋城送上来的,多一个人就得多花钱运粮食。 一线是寿县的110团和西镇的84团。 从孟县至平安,水泉至西镇,南北不到100里,东西纵横60里,如此狭窄的区域,袁飞摆了超过四万人。 鬼子那边的消息也比想象中的快。苇名写完小作文,还没到吃饭的地方,小作文就摆在袁飞桌子上。 袁飞这里刚刚整好几个部队,鬼子那边代号想好了。 过了袁飞的新手保护期,苇名的情报部门(或者说冈村的情报部门)工作能力上来了。袁飞还在苦思冥想能不能叫旅的时候,鬼子已经把编制发下来了。 张大彪一旅,被称为晋东战车旅团、第一旅团。又或弓长旅团,代号虎。 第二支队,被称为丁伟支队。又或晋东师团第二旅团,代号熊。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