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谭飞请战 (第1/1页)

“活捉保罗豪尔斯!”在地下3米的拥挤会议室里来自遥远东方的军人立下了这样的誓言。 (其实正式翻译是豪塞尔,但是当时情绪到位了,觉着豪尔斯更顺口,框框就敲上去了。但问题不大,死人的名字是活人给的。) 保罗豪尔斯是纯粹的德意志军事贵族,从小就接受精英教育,倒是和他的帝国师如出一辙。 会议的重心一直围绕着抓住豪尔斯的弱点讨论,似乎没什么人在乎第9集团军司令施特劳斯。 在名将如云的三德子,除了军衔高之外,他并不出名。 名气远没有他的接任者有名,那是一个将防守反击发挥到极致的战术大师,一个秀翻“军神”的男人——沃尔特.莫德尔。 倒是没有帝国师随便出手就是1:10的战损那么出名,也就是30来万打一百多万打出1:6战损的水平,江湖人称:防御之狮。 (说实话一般吧,西红柿小说抗战区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1:6打底) 如果把对手,也就是第九集团军的司令从施特劳斯换成莫德尔,袁飞或许就不打帝国师的主意了。 可惜换不得,现在依旧是施特劳斯。 对于咱飞哥这个级别,还要往下属两级才到师,相当于连长对于士兵。 但这种关键战役,袁飞还是亲自点将。 “帝国师去年六月从法兰西调回“东线”(对欧洲而言),编制调整为装甲掷弹兵师,与我们相比,强在两点。” “第一,辗转两线多年,适应当地作战环境。” “第二,体系之完备,令人汗颜,区区一个师有轻、中、重三型坦克三种编制,步兵也是如此:轻步兵、摩托化步兵、重步兵一应俱全。” “功能上,又能防空又能炮轰,还能舟桥,甚至制图兵、面包制作连、屠宰连都是摩托化,胜在拥有一个久经考验的完备体系。” 虽说“面包连”听起来十分搞笑,但场上的二十余位指战员无比认真。 袁飞没有提那些充满自我牺牲精神,随时愿意为大日耳曼尼亚抛头颅洒热血的帝国师士兵。 默认的,无人怀疑的,就连敌人也认定的。咱们也是一样,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顶多就是出境作战想家罢了,但说实话,安全性比打鬼子好多了,除了少数特殊作战任务,就是挖好战壕,把填线的“合同工”塞进去(鬼子、重犯),在后方架着机枪监军就行。 看着众人聚精会神,袁飞也不紧不慢说道。 “我们的优势嘛,暴发户!刷的一下就富起来了。精锐部队,比如2师(谭飞部)、打虎师(李云龙当年守城那个团,在小编断更的日子里完成了扩编)能够得到的补充完全是超编的。” “敌人装甲师,如果是轻型,也就50多台破车,但这帝国师不同。” 帝国师这样的精锐是一个装甲团加两个机械化步兵团,另有炮、重步、野战医院等单位。 (重步兵就是玩重机枪、反坦克枪的。) 这种坦克团就了不得,装甲集成度很高,轻、中、重、超重坦克,突击炮、牵引炮、高射炮一应俱全。 随随便便就能堆到200出头的坦克数,而且步兵跟得上,反装甲也跟得上,除了信息化不行,也算是那个年代的“合成师”。 “但配属帝国师的坦克团就有200多辆坦克,还有什么突击炮、装甲车乱七八糟加一起也有1-200辆。” “乍一看了不得,但是这和我们的装甲师比起来...不够看吧。” 谭飞是师长,这个会议他进不来,就在门口听着,心里也盘算着情况。 自己的北野2师,是司令员亲手打造的怪物。 两个坦克团、两个机械化步兵团,一个炮团,还有配属的骑兵营,这种配置的部队全北野也只有3个。 ...小编制卷... 最下战术单元:排/半排。 每排4车,战斗员16人,必要时则是两个2车半排/或称股。 ... 每连18车,4排为一连,其中两辆兼任连部。 ... 每营52车,3连为一营,营部4车。 ... 每团3营156车,另有指挥车一队。 2师不存在问题,其他部队实际情况可能略有偏差,例如编入了轻坦,轻坦一个排是5车;或者缺编问题。 这样的编制算是非常大,某些装甲部队一个营可能只有2-30辆坦克,一个团只有4-50辆,而这个团可能是装甲师里唯一的坦克团。 (装甲师可能是普遍是坦克团+摩步团,纯坦克的一般就叫坦克师了,毛子就是这种,甚至有坦克军。) (优缺点也一目了然,坦克必须要有步兵协同作战,装甲师是步兵配在编制里了,而坦克师则是需要另外配步兵师配合作战。) 这样的团有两个,也就是312辆中型坦克,那就是300多门100毫米的大炮,按照密集的楔形进攻,攻击线可以直接拉开7公里。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