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五大优势 (第1/2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短短八个小时,鬼子在没有进行大交战的情况下口袋已经完成了大半。 苇名这一出,置之死地而后生,效果已经开始,这里的地形,一面是海,一面是山,中间的平原越北越窄。 在收紧口袋之前,鬼子有五个巨大的优势。 其一,背靠关东,兵力充足。 其二,西山东海,兵力集中。 其三,巧避八路之优,显具八路之劣。 其四,袁!来不能不来,进亦不能进,退亦不能退。 其五,凛冬将至。 ... 先说位置,已经华北平原最北那一块,即使东北遭到攻击,回援也不会太复杂,更何况那个假想敌,只是在远东有兵,自己家里的事都没弄明白呢。 华北平原这个地形无需多说,基本上都有体会,到了最北的那一段,越往北越窄。西面太行山、燕山,东面黄河渤海。 可以说,不压缩包围圈的话,可以只拉两条主战线就能实现包围。而且兵力重心,大可以放在南侧这一条。 再往北的那个城市,他的地理条件,有点太好,想守很容易,况且平原也更窄。 鬼子很容易集中兵力。 到这里,可以说苇名选了一处比较有利的战场。就这个,不值得他去死,正常对线,袁飞早晚也能打到这里来。 ... 避开八路的优势,放大八路的劣势。可以有两层解读,第一是八路能吃苦,粮少点能扛,但是枪少了打不了仗。 战场选在这里,八路还是饿可能饿不死,甚至不需要包围,切断交通线,弹药随时可能告急。 现在能大量供给弹药的,还得是晋地的兵工厂,而现在几乎要横穿整个冀地,铁路暂时也修不好。 极长的补给线,极大增加了八路战斗的难度,这个劣势被放大了。 第二层,则更为狠毒,八路发展很快,现在经过一番设计,已经成了速战。不给八路一个先发展到百万规模的机会。 现在的规模,袁飞20来万主力,老旅长也不下10万,计入各大军区,总数应该在60万左右,毕竟袁飞这20来万吸了不少血。 如果再拖几个月,八路从山河四省另外三个得到大量兵力。 山河四省,同样是优异的基本盘,古代能和关中争罢,互有胜负。近代能和东北比,即使现在,也能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划比划。 如果稳坐一年以上,供养一百万兵力亦不是难题。 ... 再者,就是最恶心的地方,来,不能不来!退又不能退!进也进不了。 鬼子大败,损了七万兵力,你不追不像话吧。 来了就退不了,一是退了老百姓就要遭殃,而是鬼子在对峙阶段有大量的增兵,而这一段是越往北越窄,在窄的地方僵持住了,到了宽阔的地方,鬼子的兵力优势更好发挥。 一退就可能出问题。 ... 最后,就是冬天的问题,说到底,鬼子是工业国,生产力强。袁飞未必有那么多棉服支持部队野外过冬。 几乎是通过个人的智慧,强行凑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出来。 ... 小鬼子的欧罗巴的盟友,也是十分关注这场战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鬼子要是守不住,让八路现在就把影响力辐射到东北,那很有可能,会有数都数不完的八路军通过那条该死的单线铁路来到欧罗巴参战。 龙德施泰特和博克一起交流了这个事情。 “噢~博克,你怎么看北方的华夏的战役。” 博克:“我很惊叹战役构思的创造力,但是它并不适用于我们。” 龙德施泰特:“我们军方的那几个小家伙,应该不比这个叫苇名的人差吧。” 博克:“但愿如此吧。” 小鬼子想和日耳曼会师,得打到遍地石油的地方,横穿半个大陆。而袁飞这边,只要能上那条单线铁路就行。 从一个侧面说明,华夏地方,最多再打两至三次大仗,就可以提前开始辐射自己的影响力。 就连那个嘴最碎的男人,叼着玉米烟斗的麦克阿色都评论道。 “如果处在包围圈中的人是我,我会毫不犹豫的投降,因为我只是一个想让我的士兵过圣诞节的仁慈指挥官。 到底是在战俘营过节,还是在天堂过节。 我完全分得清。” 而这一场在华北平原北部的战役,也算是最难的关卡,过了这一关,只需要扼守山海关和黄、渤海,慢慢发展。 只要动员2%的人口,就不是鬼子扛得住的了。 一封电报也连夜发到了石家庄。毕竟电话只通到太原。 “袁潘、并告xx、晋察冀、冀鲁豫: 前所未有之危机,亦是前所未有的机会,袁潘之四纵、五纵北上之说,认为不妥,四纵即可,豫地亦需要主力兵团坐镇。 如若仍觉得兵力不足,可以考虑在鲁西北以一兵团独立3支队为骨架,组建新的大纵队。 局势之说,虽危机重重,但只要能坚持一至两个月,陈二兵团运动至燕山北侧之时,自然解脱,亦或以一兵团主力寻找战机,仍是可行。” 袁飞看了之后,不由会心一笑,到底是高人呐,优势之时,就预见到了危机。而现在危机重重之时,却发现暗藏生机。 另外,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