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争议人物 (第1/1页)

要说这蝗协第七旅团长,孙道源,那也是号人物,是一个儒将的形象,带着圆框眼镜,瘦瘦高高,喜欢打一条灰色的羊毛围巾,手上永远是一份地图册,里面有他推演的所有战役地图。 这个人目前争议性很大,连同他的第七旅也是颇有争议。 他这一生一错再错,走上不归路,但是还保留了一点点良知,毕生陷于精神内耗之中,不过其精湛的战术指挥能力仍是显露了出来。 仅仅通过一些事迹,就能感受此人之不同凡响。有个说法,什么人造反最厉害,是黑衣宰相姚广孝,单纯为了造反而造反,不求功名,不为利禄,只为一展毕生所学,不辜负数十载寒窗苦读。 本身考上了讲武堂,毕业后回到了老家绥远,成为了是绥远系的一个营长,因为观念原因不被上级重视,看着自己曾经的下属都升了团长,一直排挤自己,怒而出走至晋系。 也得提一下太原会战,这场战役虽以太原失守,晋绥军败走为结果但是也以13万之战损换掉了鬼子2.7万的精锐。 太原会战的时候,他也有幸参加,相比起以守城战出名的绥远系,他个人推崇野外决战学说。(广义上的太原会战比较复杂,有很多战役。这里就说太原保卫战) 为了证明自己,无视了上面给的死守制高点的任务,选择下山和鬼子第五师团一个中队决战,是极有勇气之举。 下山之后,确实在两个小时内完完全全压制住了一个鬼子中队,正洋洋得意之时,第五师团的一个大队将他团团围住。 还有一个团离他很近,但是因为一个奇怪的原因,收到的消息显示孙道源的那个营已经在投降了,于是直接放弃他退回了太原城内。大肆宣扬其投降之事。 战役进行至最后,甚至进行了白刃战。战至身上大小伤痕数十处,浑身是血渣,孙道源失去了右臂,就左手拿刀继续战斗。部下两个连长的叛变,倒戈一击让他昏迷被俘。 这一番举动,赢得了鬼子精锐第五师团长坂垣征四郎(山本同学)的赞许。 虽然兵败被俘,但是却被坂垣奉为座上宾。更是在太原城里直言,一个孙道源抵得上十万蝗协军。 加上鬼子的一些舆论攻势,鬼子特工过来做孙道源思想工作的时候,是拿着一张批评“大汉奸孙道源”的报纸过来的,还有一些报纸披露其为华夏军校最大反骨仔,讲武堂之耻等等。 加之部下也早就叛变,他也没得办法。身在敌营还是光杆司令。 而鬼子又是用舆论影响他的心智,又是许以高官,坂垣更是亲自下场,和他畅聊军事观点。 半推半就之下,想起自己一直郁郁不得志,连想死战救国都被人暗算,那一刻,他的决心动摇了。 那个满腔热血的孙道源,已经死在了太原城外。 与之前不同,孙道源在鬼子这边得到了重用,一过来就是蝗协军混成旅的团长,很快就在战场上技术性击败了当时放走自己的那个团长。 还有更打击人的事情,那个团的团长,宁愿战死,也不投降,亲自带着团部直属人员冲击孙道源的团部,倒在了冲锋的路上。 孙道源无法忘记他倒下的时候那个全是血丝的眼神。还有那句没有说完的话:“走狗,十八年后,老子还...” 这让孙道源肯定了,这就是一次阴谋,一定是自己麾下那两个投降的连长,投降的时候被人看见。鬼子默许这些人回去报信。 于是,现在孙道源无法回头,活着或许还能证明一下自己的军事才能,他把心思花在了自己的部队上,收纳了许多走投无路的抗日勇士。 某种意义上来说,孙道源主观上不想当伪军,他不想伤害自己的同胞,可是一边是一衣带水的同胞,一边是充分给自己展示自己毕生所学机会的鬼子。 他一直处于这种内耗中,他不愿意接收那些自己找着来的伪军,他的部队,主体上是走投无路被俘的人,还有一些无父无母的孤儿,流民。 不过鬼子不允许这个情况发生,还是编入了一些纯走狗和鬼子。 战斗力非常强悍,他的第七旅在中条山的战绩也是斐然,接了33师团的班,三天打穿两一百公里,打到了黄河边上。冈村宁次都被干懵了。 他也做了一件让鬼子有疑心的事情,打到了黄河边之后,有一千多西北军不愿做俘虏,要跳河自尽。 孙道源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如果不是自己为了证明自己的军事能力而做了伪军,也许这些真正的战士不至于此。 孙道源孤身过去规劝,还表示如果在第七旅两个月不满意,他会想办法把他们送回关中老家。 甚至于亲自下去捞已经跳河的人,就这样他的部队多了一个团。 鬼子这边起初给了嘉奖,冈村宁次甚至想提拔他做伪蒙的伪军师长。不过他拒绝了,他不想离开这里,冈村宁次大手一挥,给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 “华北第一旅!天蝗座下新悍旅!”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