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南下拉扯 (第1/1页)

袁飞倒是发觉,这个“炊事团”真的好用。准备到处去搞搞看。 “随即下令,长凝炊事团,挪个位置,去娘子关玩两天!” “李云龙独立支队、王怀宝第五支队,南下至高平附近!走慢一点,注意消息不要走漏!” “是!” 袁飞的命令很快就到达了长凝。 收到袁飞点命令,一众“战士”起身集结,带上大黑锅,很快就离开了。 这些“战士”除了从寿县110团调了一个连指挥之外,都是附近的老乡,来这里管饭,家里能少一张嘴,而且这几天真的能摸摸枪,虽然是一个班一组,但是枪这个东西,对没玩过的人来说,很有吸引力,大伙都抢着来。 不过要自带黑锅,蒸笼。 再说了,就算鬼子知道这些都是老乡,他也得认这是个正儿八经的团。 大战时期,晋东纵队点伙食完全就是面食,和个面这种事情早上教,中午就能干,可以说有手有脚就能干。 而且要是真打起来,这可就不是八路兄弟组织老乡郊游了,真的能马上变成炊事团。 另外一边,李云龙独立支队、王怀宝第五支队两个支队加起来两万多人南下高平。 如果就位之后,高平就有四个支队,超过四万人,沁水北面的山上,旅长那里也有万把人。 如果合兵一处就有五万余人,是21师团的两倍。 人数2:1的战役,说实话,鬼子是21师团这种精锐部队,那鬼子还是有点小优的,不过八路这边的指挥是谁啊,旅长和袁飞啊,打仗那是嘎嘎猛,战术指挥能力上,是强于鬼子的。 可以说是持平,不过有些东西是会产生思维惯性的,之前袁飞就是四万多人,借着东西两侧天险,辗转腾挪打残了25师团。 其次也有一点比较有意思,袁飞觉得这南下的消息是藏不住的,早晚会被知道,但是这个注意保密的命令要下达,要让李云龙、王怀宝都刻意注意保密。 人总是更愿意相信千辛万苦得到的情报,就像大部分只会记住翻山越岭去见的人,而翻山越岭来见自己的人,地位就不如前者了吧。 袁飞:“我知道这回南下战略部署,说实话,太简单了,鬼子要是不动,我们就是白动...” “但任何道理、理念都要结合实际情况,冈村宁次现在,就是一个只想维持稳定,保平,要是碰运气吃掉我们一个支队就更好,而不是想取胜的敌人!” “这种玩法,正好适合!” 袁飞使用了标志性的甩笔东西,“啪”的一声,铅笔甩在桌子上的地图中央,刚刚一边说话一边踱步的袁飞现在正好靠近门口。 索性直接走了出去,留出一个空间,让刚刚有了自己想法并提出来的年轻人自己想想。 走在大街上,袁飞听到了钢琴的声音。 “不应该,咱这破地方不该有!” “段鹏,走!看看去!” 袁飞现在出门还是带着至少两个小分队的特务营战士,主要也是担心真被鬼子特工单杀了。 看到袁飞点头示意,段鹏随即让一个小分队的特务营战士过去看看。 这倒是一个不太大的院子,前后两栋房,中间是院子,从规格上看,一栋最多有三间房间。 倒是装修的不错,看上去古色古香,应该是最近装修过,袁飞上次来的时候还没这样。 这里本身是纵队部预选地之一,但是一打听下来还是有人住,屋主是个搞学问的老头子,带着家人南下避难去了,借给亲戚住了。 加上确实不太大,最后选择了面积更大的窑子。 不过夜莺,也就是当年在长治那个资助了不少钱的特工,倒是提起过这里,本身是没人注意。 不过今天到了这里袁飞也想起来,夜莺好像这老头子啊,黑白通吃,尤其是后面这块,四面通吃,鬼子、晋绥军、中央军都吃的快,甚至还资助了八路一些药品。 应该是最近才搬回来,袁飞认为,这是好事情,这些老狐狸愿意搬回来,说明从他们的眼光看来,这里的安稳程度很高。 袁飞停在原地,饶有性质的看着前去探路的小分队。段鹏则是站在袁飞身边,身边的这个小分队已经分散在袁飞周围20多米。可以说控制了这条的街道。 前去查看的小分队,分了两路,一路绕着屋子查看,另外一路则是敲了敲门。 咚咚咚! 咚咚咚! “来了!” 一声女生传来,钢琴声戛然而止。 咯吱~ 大门缓缓打开。 开门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来,这位一定是过来打工煮饭阿姨。 后方还站着一个女人,从小分队的视角看过去,这位应该就是不过袁飞的角度过去看不清。 反倒是那位煮饭阿姨上去说道。 “八路小兄弟,东家说了,请袁司令员入内一叙!” 看着小分队几人听到这话之后立刻对视一眼,阿姨补了一句。 “你们可以先进来检查看看,没有武器炸药!”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