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风流,韵事 (第1/2页)

此时此刻,在琳琅山的江锦心想起这风流韵事,嘴角便也微微上扬,手指也轻轻的捻了起来。 她也确实是闲来无事,不知何故便想起了这宫中的秘辛,说起来大多数事情是她记得的,还有一部分是她着人探查出来的,剩下的便是她自己根据线索推测出来的。 故而当时便选定了安煜王这条路,可真的不单单是为了这个王爷的名头,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部背后势力,以及能够动荡整个局面的关键人物。 说起这个当朝太后也是有趣的很,她比起当今皇帝来说还要小上几岁,大约现下年方三十九,但也却实实在在比安煜王李衍要大的。 李衍是先皇的弟弟,也就是当今圣上的皇叔,太后实际上在入宫之前根本就不认识李衍的,认识他也是在入宫之后的宫宴上才算见着。 太后原也不是皇后出身,左不过是先皇后的庶妹,虽然没有坐着皇后的位置,可入宫以后的权力倒也是不小的,不过因为她一直未能有子嗣,先皇后也没有,故而在当时夺嫡的纷争中,倒也是独树一帜的。 安煜王李衍虽然从一开始便没什么实权,但他的存在本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他的父皇“偏爱”他,因而他的兄弟姊妹全部忌惮他。 先皇也“偏爱”他,因而这些子侄也全部忌惮他。 到了如今皇帝依旧“偏爱”这个皇叔,导致宫中的皇子也很是忌惮他。 既想要拉拢讨好,又想要打压牵制。 而所谓的“偏爱”不过就是巩固自己权力的一种手段而已,他的父皇利用他来牵制自己的兄弟姊妹,为了让自己这个皇权能拥有的更稳固、更永久。 而先皇利用他来牵制自己的儿女,看着他们窝里斗,便能让自己稳坐泰山,省去了一大堆的力气。 而当今圣上更是变本加厉…… 提到此处,便要提及安煜王过继的那个世子——李祀了。 世人皆不知其中的秘辛,因为其中的弯弯绕绕原本就涉及颇广,要知晓很多事情的人才能串联起来。 巧了,江锦心便是那知晓了很多的人。 不过若是说起太后的韵事,江锦心倒是真的不甚了解了,只是比上坊间传闻再多上一点罢了。 坊间传闻说这太后入宫之后,和安煜王李衍之间便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私下见面的次数并不亚于太后见先皇的次数。 说起关系便不得不提太后的母家,太后徐莹原本是先帝皇后的庶妹,也就是徐家的旁支,当时皇后因着身子的缘故未有子嗣,年纪轻轻便也去了,徐家原本就人丁不兴旺,但又顾着皇后的位置,因而从旁支选了一个长相还算不错、年龄也适当的女子送入了宫中,便是徐莹了。 不过徐莹的出身也是摆在那里,就算当时的徐家再怎么抬进族谱,先皇后到底也是没有子嗣,因而也不会直接晋了皇后,不过给了贵妃也算是个好交代。 当时的情况是四妃虽皆在,但未有皇贵妃和贵妃,徐莹的贵妃便成了后宫之中最大的人了。 恩宠其实几乎是没有的,听闻当时先帝都甚少入徐莹的寝宫,一则是朝政确实繁重,二则先帝的后宫实在是太充盈了,子嗣也多,哪里就能顾得了这许多。 不过奇怪的是,当时进宫不多久便开始有了徐莹和李衍的传闻,谈不上人尽皆知但也是沸沸扬扬的,先皇竟是什么都没有说的,当然究竟说没说,谁都不知道,毕竟坊间还能传证明没人伸手管这许多。 到了后来便是夺嫡的戏码,徐莹随意站队倒还真是好运的站对了,李禾乾上位当了皇帝,封了徐莹为太后,虽然也有旁的太妃,但其实大多数都在党争中消失了,能留着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或者和李禾乾关系尚可的。 上位太后之后,徐莹其实也是没什么权力,徐家早就落寞了,后宫也有着顾青璃皇后管束着,说起来倒不如贵妃那会子了,但太后至少是安稳的。 大约也是因为安稳,安煜王的那条线便也愈发热闹了起来,十几年间的传闻不仅没有停歇,更是变本加厉,加之安煜王一直未有娶妻,甚至过继了世子,便让坊间的传闻更加绘声绘色。 如今坊间传闻的安煜王过继的世子,说是安煜王和徐莹早年间的私子,因为过不了明面,便也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存在了。 其实坊间如此也不是没有道理,一则安煜王对这个世子可以说是一求百应,虽然过继时间不长,但据说已经可以做安煜王府的主了。 二则安煜王虽然眼下面上入宫的时机不多,但每每入宫都是给太后徐莹带去搜罗来的稀世珍宝,坊间更有传闻徐莹的小私库里都有着皇家都少见的珍宝。 当然,基本上的这些传闻都是坊间的,江锦心自然也清楚其中真真假假哪里就说的清楚。 她能知道的是安煜王和太后之间是真的有某种联系,但至于是不是互生情愫的那种联系,她便不得而知了,毕竟这种细节的事情,不是探查就能探查出来的。 至于安煜王世子,她倒是知道不是坊间传闻的那般。 其中的隐情涉及的其实是皇帝的发小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