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圆满解决 (第1/2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这甜枣不是饼,不是钱,更不是什么保证书,而是正儿八经,盖了政事堂大印的授官文书。

虽都是几个隶属太府寺这种冷衙门里从八从九的末级小官,却也算是吃皇粮的正经差事了。

从商到官的转变,王浩或许没感觉到多大一回事,但对于像阮家这样的商贾而言,则是一个阶层的跨度了。

由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东西。

……这话好像也不对,这钱似乎是可以买到官的。

不过此时的吏治相对清明,要得到一个正儿八经由政事堂任命的九卿下从官,确实不是光花钱就能办到的事。

因此,当王浩把手中的四份授官空白文书递到阮孟常的手中时,老头子使劲的擦了好几回眼睛,方才相信这眼前的事实。

“大司农这是何意?”

阮老爷子的说话声甚至有些微微的颤抖。

“如阮老所见,这是四份授官文书,没别的意思,就当是为在坐各位的家中子侄寻个出生。”

王浩的语气则是云淡风轻,说实话,这样的文书他那里还有好几份。

出发广州前,没要够人的王大司农死乞白咧的缠着赵老大讨来的。

说什么要万一人手不够用了,或是遇到半个如自己一般的不世出奇才,也好用这东西把人给绑回来。

赵老大倒也通融,新晋的三百多个新科进士,大多也都是给安排的这样的职位,也就不介意多塞上几个了,就当是给了个同进士出身嘛。

而此刻,这区区四份授官文书却派上了大用场。

这官显然不是授给在坐的四人的,王浩的用意也很明显,从各自家中挑个成器的儿子出来,以后大家就是实实在在的同一阵线的人了。

这效果可能比当场甩出几十万贯铜钱的效果更为直接有效。

在这个尤为注重阶级地位的时代,能从商贾进化到官僚,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飞跃。

尤其是对他们这边岭南边地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一颗真正无法拒绝的甜枣。

就像王浩之前跟玉老三闲聊时所说的,若能在大山里走出一个进士,那山娃子就不再是山娃子了。

同样,商贾之家也是如此,家中若是能走出一个同进士出身,那商贾也就不再是商贾了,那是官人,正经的大官人了。

“这……这……当真?”

“这还有假,不过话说回来,各位可要擦亮了眼睛挑选家中子侄呀。

挑个真正有才干出来,他日随本官回京之后,才好博取一个更远大的前程。”

“一定一定一定,大司农尽可放心,这事由老朽亲自把关。”

此时的阮孟常难抑激动心情,谈生意谈出一个京官出生,着实是掉了大馅饼了。

其余三人的心情同样如此,也因此,之前的那些不愉快也瞬间化为虚无,对眼前这个毛头小子的背景更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能随随便便一下子拿出四份授官文书的人,在皇帝身边该会是一个怎样的地位,想都不用想,那必然是绝对的心腹重臣呐。

自家子侄若跟在这样的皇帝心腹身边,将来的前程,也绝对不止这授官文书上写的那么简单。

用四份太府寺左司藏右司藏之类的第十八级授官文书换取四大家的效忠,这对王浩来说也是一门极为划算的生意。

像这样的职位,太府寺会有一百个,虽说他们的前途并非会像赵老大以为的那么渺茫,四大家的效忠会掺上多少水份也未可知。

但这足以是一个相当满意的局面,码头生意可以顺利的洗牌,海贸的蛋糕可以重新瓜分。

太府寺的年轻官员们在英明神武的大司农带领下,更是不用担心自己的前程,更不用四大家的效忠里面有多少水份。

他们会搀水,自己搀水的能力也不能小觑,只要这蛋糕重新分到他人手里,就休想再抠出哪怕是一粒碎末。

人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动物,已经放进自己口袋的,那怕在他人眼中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会像宝贝一样紧紧捂着,随时准备战斗,给外人看一眼都不行。

然而若是一旦因为某种原因或者利益交换而往外抠出了那么一丁点之后,那么剩下的,似乎也在一瞬间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四大家此前死死捂住的码头生意就是如此,缺口一旦打开,便再也捂不住,放下心中的执念与表面的警惕,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