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一事无成 (第1/3页)

好书推荐: 秦风飞扬

随着俞振一路向前,直接来到了武胜军位于城北的中军大帐。

军营非常的大,不像自己前世当兵时所在的驻所,这里的军营都是一排排整齐的军帐,不断有士兵巡逻其中,大道前方是一片好几个足球场般大小的校场,校场一端还有个巨大的木台。

一阵秋风吹过,校场之上尘土飞扬,看这情形,加上身后鲁智深一般的和尚,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那部讲林冲逼上梁山的电影。

中军大帐就位于校场正前方,与两侧的军帐并无多少区别,只不过是大上许多。

大帐中塞满了人,里面有个大将军坐在桌案后给大帐里的众人分派任务,王浩两人进去后只得找了个角落静静等待他们完事。

“你就是义学王浩?”一屋子人不一会功夫就各自领了差事出了营帐,李文定接过俞振手上的文书,打开扫了几眼,头也不抬的问道。

“正是在下。”

“你的那两支曲子,不错。算我全营将士欠你一个人情。”

李文定微微抬头看了王浩一眼,继续看着手中的折子继续道。

“不过你也别太得意,一码归一码,军歌提升的不过是一时的血气之勇,而军营,是个讲究规矩的地方。一切以军律为首,尊军律有规矩方能成事。”

王浩撇了撇嘴,没有答话,心说军歌可是铸就军魂的重要砝码,你可不要小看了,守军律有规矩的军队可以打大仗,而有军魂的军队可是能打硬仗的。

不是自己看不起古代的军队,然而古代的军队的确缺少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军魂。

古代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损达到三成四成不崩溃,那是精锐中的精锐了。

有些弱的,比如这大宋的乞丐兵和晚明时期的农奴兵,往往战损还没到一成就崩溃了。

甚至还有更夸张的,浩浩荡荡数万人列阵,对面一个冲锋过来刚刚撸掉前面一排,后面的就立马崩溃。这样的战役也不是没有。

而有军魂的军队则不一样,那样的军队,才是真正的打不垮。尤其是在遇到一些硬仗或惨仗时,拼光都有可能。

这样的军队在这个靠金银钱帛,功名利禄来激励的环境下里是武装不出来的。

只有更先进的思想,更崇高的理想,更坚定的信念,更严格的纪律。加上战火的淬炼,才能打造出一支拥有军魂的军队。

“这样吧,一会随俞将军去入籍,明日起就来营中点卯吧,这两日先随着俞将军熟悉熟悉营中规矩。”

眼见着这位大将军三两句就把自己给安排了,王浩连忙说道。

“将军,在下另有一事禀报,陛下授官之时还曾令在下准备好五千口煤炉。”

“什么煤炉?”

“就是这个,在下的老本行便是这煤炉工坊。”王浩指了指帐中角落那口正烧着茶水的煤炉。

“哦,这个,这倒是个好东西,用着省心,这东西也是你整出来的?”

“正是王浩工坊所产,不过……”

“既然如此,这几日便将军中所需的数目备齐,不得延误。”李文定粗暴的打断了王浩的不过。

随手一挥道:“下去吧。”

王浩一噎,想想也是,看刚才帐中分配任务的架势,就知道这是个统帅级别的将领,怎会管煤炉这种小事。

悻悻的退出了中军大帐,耳边又响起俞振那浑厚的嗓音。

“王兄弟你别太在意,大帅平常也这样,只重军律,咱这武胜营有十万禁军将士,这人情的口子开不得。”

“俞大哥说的在理,军中自当以军律为首,小弟自然也不例外。”王浩脑子里还在思索着煤炉的事。

随着俞振去了军营书记官处备了个案,因为王浩身份特殊。另有官职在身,而且属于文官,入不了军籍,只能备个案作为编外人员使用。

之后俞振又带着王浩四处逛了逛,大致了解了一下营中情况,在王浩这个萌新的求教下,还大致向王浩讲解了一下什么是禁军这种最最最基本的问题。

宋朝的主要兵制是募兵制。有四种不同军队——厢兵、蕃兵、乡兵以及禁军。厢兵是各州募集的地方军,不进行军事训练,所以不能作战,只给地方政府服劳役。蕃兵是招募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充当过境屯戍守军。乡兵,于招募之外,也有当地征发的,经过训练作为地方防守部队。

而禁军则是皇帝的亲兵,驻守京师,兼备征伐,是北宋的正规军。它来源于全国招募与选自厢兵、乡兵中的健壮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