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雁门告急 (第1/2页)

好书推荐: 秦风飞扬

眼见着辽军后阵改前阵缓慢撤出宋军的包围圈,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王浩心中,那就一个急呀。

“小六!快跟哥讲讲,好不容易围住了,干嘛还开个口子让他们跑掉呀!”

“应该……还有后手吧……”

“应该?”

看来惯会纸上谈兵的小六也看不明白赵老大的这个昏招。

战场形势一变再变,好好的围剿战,打到关键时刻却眼睁睁的看着己方阵营有放水的嫌疑,这情景,看着实在让人泄气。

然而气刚泄了一半,战场形势再次突变,正当辽军缓步后撤的当口,两翼的宋军骑兵再次加速围了上去。

瞬间便将辽军后阵搅成了一锅粥,已尽撤出包围圈的前阵也没有回头救援的打算,反而加速撤出了战场范围。

场上的辽军以若眼可见的速度瞬间断成了两截,被围在后阵之中的剩余辽军也无心恋战。

以小部人马为一个战阵,四处乱串,虽也有强行突围成功的,但大部分,很快便淹没在了宋军战旗的海浪之中。

“速令党进所部汇合折御勋驱赶辽军往陈家谷方向。”

阵前临时指挥所,赵匡胤丝毫没有因为放跑了辽军大部队而脸红。

而是火速下达着一个个重要的指示。

“火速清理战场,集结剩余兵力于阵前待命,令潘美郭进前来侯命。”

早些时候,有斥候来报,另一路辽国大军正浩浩荡荡往雁门关而来。

此时的雁门关,仍由北汉驸马都尉贞俊所控制,本想着拿下太原城,蚕食掉这支辽国援军,再北上百余里夺取雁门关乃是轻而易举之事。

不曾想横生枝节,辽国又遣了一路大军前来驰援,或许是北院大王耶律斜轸自知本部限于困境,及时派出了斥候前去求援。

雁门是通往中原腹地的重要门户,如取下太原而不取雁门,将会让这太原城随时暴露在辽军的铁蹄之下。

从而失去太原城作为北伐桥头堡的重要战略意义,因此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平定了北汉之地。

因此,接到来自前方斥候的探报之后,赵匡胤不得不忍痛提前下令让出退路,放大部辽军退去,已尽快结束这次围剿。

随后又令党进折御勋等部率精骑死咬住辽人溃军,确保辽军经葫芦口随后自陈家谷方向撤回朔州。

自己则亲率潘美郭进等部火速出忻州直达代州雁门,以泰山压顶之势火速拿下雁门关,阻辽国援军于关外,方能将此番伐北汉的胜利果实保持住。

原本的历史中,宋军于石岭关击退辽国援军,围城半年之久方才拿下太原城,此后,远在代州的北汉驸马都尉贞俊向辽帝告急,耶律贤因辽军在白马岭新败为由,不能再发救兵。

并没有遣另一路援军前来,因此雁门关自后周得而复失之后,也顺利的掌握在了宋军手中。

而这一次,辽国援军虽也在石岭关遭伏击受挫,变数在于驰援人数之众多,却并没有就此退却,而是直接抵达了太原城下。

虽说连遭败绩,太原城也没就此守住,却也出乎意料的引来了另一路辽国援军。

如此看来,这一次的伐汉之战,竟引得宋辽两国精锐尽出,着实让这略显荒凉的北地冬日好生的热闹了一番。

在太原城靠近东北一侧的城墙望楼之上焦急观战的王大人对下方军阵一连串的调度自然也是一无所知。

从上往下看去,只看到大部的辽军匆匆溃逃,小部的辽军随即被宋军潮水般的人流淹没。

过不多时,又有大部的宋军骑阵朝着辽军溃逃的方向汹涌而出。

诺大的战场瞬间变得空旷了许多,良久之后,随着大量厢军清理战场的同时,又有一队步骑混合的宋军在远处旷野大量集结。

这天色已然不早了,如此规模的集结,像是要迎战另一场战事一般,着实令人摸不着头脑。

然而更摸不着头脑的事还在后面,看着那队新集结的大军浩浩荡荡缓缓起行之时。

海公公心急火燎地找到王浩,言语还是那样的亲切绵软,一手化骨绵掌又精进了不少。

“哎呦喂,我的王老弟哟,你咋躲在这里呢,赶紧走了走了。”

“走……?”

王浩被海公公的化骨绵掌震的浑身一愣。

走去哪?这战场上的事情,自己差不多也就算个旁观者,顶多打完之后帮着打理下善后,追击敌军这种高风险的工作,自己实在做不来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